日期选择 logo

2024-06-15 第27,992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特别报道

长似少年时 前行若无山

——写在《上海市电影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之际

本届上影节,浓缩了排片精华的市民观影手册重新与影迷见面。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王一川
      
       《上海市电影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将于今天正式发布。
      
       时值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五周年,《三年行动计划》紧紧围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把为人民谋幸福、让生活更美好贯彻落实到上海电影工作各方面,明确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目标,以电影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建设,为中国电影、世界电影贡献上海力量。
      
       本版刊发三篇专家文章,为上海打造“电影之城”建言献策。
      
       ——编者
      
       上海出品影片(以下简称“上海电影”),在百余年中国电影史上向来具有无可替代的领先位置和独特传统。
      
       依托独特城市文化精神的综合影响,上海电影曾经诞生过《渔光曲》《十字街头》《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等名作,享有“中国电影的摇篮”“海派电影”等美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更是在美术片、译制片、军事片、彩色戏曲艺术片、体育题材彩色故事片、水墨动画片、彩色动画长片等方面开创了人们熟知的若干“第一部”,还创作了《渡江侦察记》《南昌起义》《城南旧事》《巴山夜雨》《牧马人》《天云山传奇》《芙蓉镇》《大李小李和老李》《李双双》《咱们的退伍兵》《生死抉择》《紧急迫降》《高考1977》《廉吏于成龙》等佳作。
      
       这些非凡业绩合力造就了上海电影的开放性、创新性、多元性和大众性等复合型品格。进入新时代以来,改制后的上海电影立足于上海城市发展定位,自觉传承上述复合型品格传统,走出了一条既展现上海电影传统又拓展新时代新文化使命的继往开来的电影发展新路。
      
       在重大主题创作中形塑现代革命“斯文”
      
       在重大主题创作中描绘20世纪中国革命史风云,形塑中国现代革命“斯文”气象,是新时代上海电影的一个突出特征。
      
       《攀登者》以影像方式再现中国登山队员在1960和1975年两次登顶珠峰的真实经历,赞扬登山队员克服个人和家庭困难、为国家使命而前赴后继的英雄主义气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1921》重述毛泽东等热血青年在上海创建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现代化未来而不懈奋斗的感人故事,凸显出这群爱国青年开创中国的现代化未来的非凡勇气和豪情壮志。《望道》聚焦于陈望道早年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创举,讴歌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为找到救国真理而大胆探险的开放与创新精神。《万里归途》以我国外交人员利比亚撤侨事件为原型,开拓出宣传中国形象的新门径。《长空之王》讲述雷宇和张挺等试飞员圆满完成新型尖端战机试飞任务的经历,展现新一代空军军人的英雄主义风采。
      
       这批上海电影不仅顺利完成重大主题电影创作任务,而且借此在刻画中国现代革命的文化风采即革命“斯文”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它们以感人的影像系统宣告,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在中国古典“斯文”衰败后已经和正在诞生其新的现代革命“斯文”。
      
       为当代现实题材创作树立新标杆
      
       新时代上海电影以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面对当代现实题材创作,又取得令人惊艳的社会效果。
      
       《我不是药神》堪称树立起该领域现实主义精神传承的新标杆,创造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国产片观影效果奇迹。而这种奇迹随后在表现深圳文化精神的《奇迹·笨小孩》中得到延续和拓展。《七月与安生》把两个闺蜜间的友谊和恩怨故事讲述得曲折委婉而又动人心弦,其细腻的叙事技巧赢得赞誉。《地久天长》述说两个共患难的普通家庭之间发生的意外死亡事故和随后绵长的恩怨纠缠,先后获取中国电影金鸡奖、柏林国际电影节奖和亚洲电影节奖等奖项。《山河故人》中人物的变迁轨迹,折射出当代中国社会个体和家族的共同命运和社会心理症结。
      
       还有一批影片以鲜明的纪实性风格描摹普通老年、少年或残障人群的日常生活窘况,呈现他们不甘屈服于命运束缚的顽强生存勇气和浓郁的相互关怀之情:《我的姐姐》以弟弟安子恒为视角,塑造了姐姐的独立自强而又责任担当的丰富而感人性格;《吉祥如意》在主导型纪实风格与局部虚构重组的交织中,再现当代普通家族成员患病后波及全家的生活难题和朝向未来的坚韧奋斗精神;《我爱你!》呼吁关注老年群体的生存境遇及其情感需求,张扬了纯真情感在当代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孤注一掷》取材于真实的电信诈骗案件,告诫观众克制贪欲而安心于平淡纯真的生活。
      
       这些影片反映了上海电影人对于普通民生的真诚关怀和对于观众权益的贴心守护。
      
       历史题材片和武侠片风格独具
      
       在历史题材片及武侠片创作上,上海电影也形成了自身特色。
      
       《无问西东》以清华大学在抗战年代西迁昆明办学过程以及其后人物故事延伸为原型,以几位青年大学生在抗战年代以及新中国等不同时期的选择和奋斗为线索,表达遵循己心、独立自主、民族大义等价值理念的当代价值。
      
       《无名》以谍战片特有的悬念、伏笔和闪回等手法,讲述20世纪40年代上海“孤岛”时期,中共地下党员与日本特务斗智斗勇的故事,颂扬了英雄主义精神。
      
       《叶问3》和《叶问4》系列先后叙述叶问在香港开馆授徒和带病前往美国为儿子求学奔走的故事,弘扬中华武术及其携带的人生价值观在当代生活世界的影响力。
      
       《绣春刀·修罗战场》讲述明代北镇抚司锦衣卫沈炼中人奸计而身陷阴谋,同锦衣卫成员裴纶和少女北斋等协力查探真相,由此展开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这些影片通过重构现代和古代历史中的隐秘细节和人物微妙心理,为观众理解当代社会生活打造出可资借鉴的镜像。
      
       “中国动画电影学派”的持续领跑者
      
       上海动画电影曾有“中国动画电影学派”或“中国动画学派”创立者的美名,而这种美名在新时代通过一批动画历史片新作而得到延续。
      
       同《白蛇2:青蛇劫起》和《新神榜·杨戬》以动画方式分别叙述传说故事相比,《长安三万里》以中华文明史上高峰时段盛唐诗人李白、杜甫和高适等的交游故事为原型去展开想象力,以新颖的动画人物、建筑、场景等造型为表现手段,在虚实交融的叙事构架中抒发了李白为代表的盛唐诗人群体纵情追求个性自由、崇尚想象力、期盼为社稷建功立业等豪情逸兴,其间引用的数十首唐诗唤起了各个年龄段观众的高度共情。这样一部动画历史片的成功,再次提醒人们如下事实:上海电影仍然是“中国动画学派”的持续领跑者。
      
       上海电影在新时代的成就远非如此简略描述所能涵盖,只能挂一漏万了。但由此可以看到,上海电影已经和正在将自身的开创性、创新性、多元性和大众性等复合型品格予以传承和弘扬,向新时代观众释放独特的美学品质和朝向未来的进取气象。期待上海电影能够永葆“长似少年时”的青春风姿,以“前行若无山”的豪迈气概,锐意开拓奋进,瞄准中国电影的世界电影强国建设目标而率先攀登和垂范!
      
       (作者为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