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6-13 第27,990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综合

上海部分医院儿科迎来不少呼吸道感染病例,医生提醒——

有些“误操作”会耽误孩子病情

       ■本报记者 李晨琰
      
       当下,在上海部分医院的儿科,呼吸道感染病例不少。根据沪上几家儿童专科医院的病原学监测数据,这波患儿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等病原菌感染为主。记者昨天采访上海市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车大钿,她给家长的建议是:不要因为自己的认识误区和错误操作,耽误孩子病情。同时,随着暑假来临,呼吸道相关疾病会逐渐下降,但过敏性疾病及消化道疾病会有所上升。
      
       在社交媒体上,有家长感慨:“感觉孩子一年四季似乎都在感冒、咳嗽,每个月都要到医院‘报到’。”对此,车大钿表示,这与病原菌本身的流行趋势相关。因为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很多,且呈周期性流行,即每隔几年就会大流行一次。就以肺炎支原体为例,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约3年到7年就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
      
       而且,随着各种检测手段的丰富,各类疾病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这会让不少家长有一种错觉,认为“某一类疾病高发”。
      
       在临床工作中,车大钿注意到,一些家长的健康误区也会导致孩子的病情迁延不愈。“如今第三方病原体检测简便易得,有的家长在家给孩子检测后自行用药,还有家长不给孩子做检测,仅凭经验用药。”车大钿直言,家长着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擅自用药绝非良策。
      
       “病原体检测是一方面,孩子该用什么药、药量控制到多少,都需要医生结合孩子临床症状,再给予医学诊断和处方。”车大钿说,有的家长为了把疾病控制住,给孩子“下猛药”,这可能出现过度医疗、药物过量使用的风险;不规范治疗也可能掩盖症状,看似把病“压”下去就停药了,殊不知既无益于病原菌的清除和治疗,还容易引起耐药。
      
       此外,不少家长以“是否退烧”为孩子能否上学的衡量标准。“这并不科学,有些药物会影响孩子体温,孩子没有完全康复就去上学,可能会传播病原菌引起交叉感染。带病状态也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不仅加重疾病,还会引起继发感染。”车大钿分析,有些孩子并非反复生病,而是一次病程并没有完全康复,让家长产生了孩子时不时就生病的错觉。“因此,家长不要心急,待疾病彻底康复后,再回到学校,否则得不偿失。”
      
       近年来,一些家长觉得孩子免疫力下降,还会到儿科诊室询问,是否有增强免疫力的药物。车大钿表示,对于自身免疫功能正常的孩子来说,不太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实则是一次又一次的免疫训练,提升免疫系统的战斗力,才能在面临病原菌时产生恰如其分的防御力。
      
       眼下,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加之暑假来临,孩子回到家庭后,在人群聚集的密闭空间中接触的机会减少,呼吸道疾病也会相对少一些。要提醒家长的是,不妨利用好假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保证充足的营养、睡眠,避免不良因素刺激等。
      
       此外,随着上海将进入梅雨季,霉菌、尘螨的浓度会增高,有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患儿要做好防护。同时,梅雨季还容易发生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尤其暑假期间,家庭聚餐和外出用餐增多,应注意食品安全。
      
       车大钿同时提醒,主动接种疫苗也是有效防御疾病的手段,比如12月龄前婴儿应完成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全程接种;满4岁儿童应及时完成水痘疫苗第二剂的接种;6岁以下儿童要及时全程接种含有百日咳成分疫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