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真如好食节——高陵好吃市集”火热开集,为申城夜生活送上一道饕餮大餐,现场送红包送香囊,狮舞腾腾,热闹非凡。本报记者 张伊辰 张晓鸣 摄影报道 以“玩趣端午 传承民俗”为主题,汇聚趣味互动的体验项目,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端午假期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民俗文化活动。本报记者 袁婧 通讯员 毛黎婷摄影报道 制图:李洁
■本报记者 范昕
腕系五色丝,额间点雄黄,一把手绘扇,腰间坠香囊。端午小长假,古风展陈将程十发美术馆装点一新,让走进这里的观众穿越时光,在主题为“艺趣端午,粽享国潮”的游馆会中,尽情感受“五月五”满满的仪式感。
时下,传统节日正成为当代人亲近传统文化的绝佳契机。深挖相关节庆的风俗门道、文化内涵,推出各具特色、各开脑洞的限定公教活动,在申城不少美术馆中形成共识。以国潮之风为引,大众在欣赏与体验之中,增长文化美育知识之余,更直观地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
看到公众号提前发出的古风游馆招募,昨天上午,陈女士和八岁的女儿特意换上古风装扮,走进程十发美术馆,她是一袭深黑色马面裙,女儿是一身淡粉色儒裙。一进馆,腕间被系上一条美美的五彩丝带,额间则收获一枚精心绘制的花钿,秒变小仙女,馆方呈上的这份独特传统文化礼遇,让她们倍感惊喜。“彩线轻缠红玉臂”,苏轼在《浣溪沙·端午》中提到的彩线即为五彩丝。这是一种由青、红、白、黑、黄五色丝线编织而成的腕部装饰物,五色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也蕴藏着来自东西南北中五方的力量。端午节素来有以系五彩丝保安康、祈福纳吉的讲究。
端午小长假三天,端午限定活动遍布程十发美术馆全馆。“烧羊肉放萝卜(打屈原一作品)”“清明木兰开,直到端午谢(打一花卉)”……观众们争先恐后参与到猜谜小游戏中,由此解锁许多有趣的端午节日小知识。领取书写材料,依据范本临摹或纵情诗话,再将作品折成粽子形状,陆奶奶收获一枚独属于自己的挂件,欣喜不已。在专业老师指导下,王小姐试着绘制一把团扇,将粽子等画进画面,想把它送给闺蜜传递美好祝愿。也正是在手绘活动中,她才知道端午本有画扇、赠扇的习俗,宋代“端午赐扇”甚至是宫廷礼仪。一种射粉团角黍的游戏,也曾在端午节盛行于唐代宫廷。出于安全考虑,馆内将这项活动改为相似的投射类传统游戏——投壶,吸引不少观众聚精会神,奋力一掷,吸引参与者化身古代文人雅士,尽显智慧与风雅。
无独有偶,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也邀请观众“书”情“话”艺过端午。其中昨天下午名为“夏韵艾草香”的香囊DIY最是激起大众的兴趣。佩戴香囊,时至今日都是端午的标配,此物不仅驱邪避病,还以淡淡清香让人心旷神怡。活动现场,观众们把艾草的香亲手装进香囊,以这抹初夏独特的韵味迎接传统佳节——端午。
这几天申城多家美术馆的端午限定公教活动中,有的原汁原味还原古人过端午节的仪式感,有的则以丰沛的想象力,让传统对接当代,甚至让东西方文化交融。
结合正在举办的“光辉时代:普拉多博物馆中的西班牙往事”特展,浦东美术馆策划了两场别开生面的端午节限定艺术工坊。其中,动物泥塑胸针DIY从端午传统习俗之一的龙舟竞渡中汲取灵感,邀请观众以龙为原型,运用石塑黏土等材料,将展览中的动物元素与端午节文化传统相结合,设计创作个性胸针配饰。植物拓染帆布包DIY,则选用端午节限定植物——艾草作为主要原料,人们尝试着将展览中纹饰精美的画框转印到帆布包上,并探索其代表的欧洲传统纹样的种类与含义,体验传统美学的魅力。在久事美术馆群落的久事艺术空间,小朋友能动手体验黏土创作,捏造粽子、香囊等各类端午元素小物件,感受神奇的膨胀与霓虹般的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