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6-06 第27,983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7版:综合

“AI大课”将推动三个百分百全覆盖

复旦大学二○二四-二○二五学年推出至少一百门,七成以上为新建课程

       ■本报记者 姜澎
      
       从今年9月起,复旦大学将推出“AI大课”。按照计划,2024-2025学年推出至少100门AI领域课程。经过一个学年建设,到明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将实现AI教育“三个100%全覆盖”:AI课程覆盖全体本研学生,AI+教育覆盖全部一级学科,AI素养能力培养覆盖全部专业。值得一提的是,复旦的部分课程还将向全市高校开放。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AI大课”的建设也将通过学科升级和师资升级,推动教育教学范式的变革,探索AI+人才培养新模式。
      
       打破“各自为政”,推出本研一体化课程
      
       谈及复旦建设“AI大课”的背景,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院长马剑鹏的一番话发人深省:AI在科研领域的应用近年才开始,却呈飞速发展之势。以生命科学领域为例,即便是资深教师,他们晋升教授时AI刚兴起甚至尚未出现,而现在,谷歌DeepMind发布的生物学预测工具AlphaFold在生命科学领域已大量应用。“如果四年后这些毕业生还不了解人工智能、不能使用人工智能,也许一走出校门就被淘汰了。”马剑鹏也是参与复旦首批“AI大课”建设的教师之一。
      
       麦肯锡“2022全球AI调查”显示,全球领先国家的AI使用率已达60%左右,有19%的公司能借助AI实现增长。而中国目前的AI使用率仅为41%,并且,仅有9%的中国企业可借助AI实现10%以上的收入增长。面对AI赋能千行百业的大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急需补齐的短板之一。
      
       不同于传统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各自为政”的局面,复旦此次“AI大课”在建设之初就是本研一体化课程。具体来说,“AI-BEST课程”将覆盖学生学习成长的各种需求。根据不同的修读路径,这些AI课程可通过不同组合,充分赋能学生发展,甚至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带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变革。
      
       一批国家级人才加盟,参与四大类课程组建
      
       据复旦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称,“AI-BEST课程”分为四大类,分别为AI通识基础课程(AI-Basic Courses,简称AI-B)、AI专业核心课程(AI-Essential Courses,简称AI-E)、AI学科进阶课程(AI-Subject Courses,简称AI-S)和AI垂域应用课程(AI-Thematic Courses,简称AI-T)。除了必修课之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求选修课程。
      
       AI通识基础课程(AI-B)面向全校学生,即便零基础的学生也能听得懂、跟得上,主要聚焦AI数理基础和编程训练、应用工具训练和场景开发、AI伦理;
      
       AI专业核心课程(AI-E)聚焦人工智能本学科,从底层逻辑出发,系统呈现AI相关学科的基本性、共通性知识及核心技术,为全校构建面向未来的AI专业和AI+教育体系奠定基础。目前已有来自十多个学院的64位老师开出了首批课程;
      
       AI学科进阶课程(AI-S)是基于文社理工医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生长出来的交叉学科,融合AI技术与各学科核心知识。目前至少有50%的一级学科能开出AI-S的课程;
      
       AI垂域应用课程(AI-T)面向AI各垂直领域的产业的应用场景和科研应用场景,一部分课程由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牵头建设。学校相关负责人称,基于AI领域的快速发展,甚至很多老师会带着问题开课,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此次复旦为确保“AI大课”的质量,成立了专门的团队和战略咨询委员会,对齐美国斯坦福、卡内基梅隆和麻省理工三所大学,研究国际AI教育基本情况进行系统设计。同时,来自全校各学科一批国家级人才也参与课程建设。比如,诺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教授将围绕蛋白质结构建模,让学生感受AI如何为科学服务;科技伦理学者、哲学学院教授王国豫将带领团队为学生开设AI伦理课程;全国首个开源大模型MOSS的设计者邱锡鹏教授将在AI通识课程中,带领学生深入了解AI前沿。
      
       以“AI大课”建设为契机推动教育教学范式改革
      
       可以说,AI-BEST课程建设不仅是AI课程体系的建设,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抓手,并为学校构建“AI4S(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的科研生态拼上了最后一块拼图。学校相关负责人称,“AI大课”将带来课程的“新陈代谢”、师资的升级,并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据了解,在开设AI大课前,学校盘点了课程“家底”。发现截至4月下旬,在原本的课程体系中,各个院系自发开设的与AI相关的课程超过300门。那么这些课程质量究竟如何?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焱告诉记者,从5月初开始开放全新的AI课程申报后,300多门课程中进入新课程体系的并不多。事实上,复旦此次建设的100多门AI大课,有70%以上是新建课程。
      
       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林伟教授称,根据规划,AI大课的所有课程都将根据相关科技最新发展情况以及人才培养的最新需求,不断升级迭代,构建形成课程的知识图谱与能力图谱。同时,学校也将以AI大课建设为契机,启动推进新一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