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吕其明上台讲述“我与上海”。本报记者 张挺 摄
■本报记者 王筱丽
随着《红旗颂》最后一个音符落下,上海大剧院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持续了近一分钟。前一天刚度过94岁生日的著名作曲家吕其明从座位上起身,向台上的演奏家竖起大拇指,并激动地向热情的观众致意。昨晚,上海爱乐乐团在上海大剧院以大型音乐会的形式,推出一场全新编排的“红色情怀”文艺党课,该演出也是“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之红色舞台作品展演活动之一。“我深深地爱着上海这座城市,我的生命里融入了难以割舍的上海情结。”吕其明动情地说。
在上海解放75周年纪念日之际,上海爱乐乐团奏响多部深入人心的经典作品,不仅让市民们近距离感受到交响乐的艺术魅力,更让红色力量浸润人心。演出中,热烈的掌声多次响起——致音乐,致耄耋之年的艺术家,致红色基因流淌的上海!
妈妈把煮熟的鸡蛋塞给战士们
“1949年,上海解放的时候,我7岁,小学二年级,也许是上海第一批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著名作曲家金复载率先登台,“我成长在上海,始终努力汲取这个城市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我为生长在这个光荣的城市而感到骄傲。”
1949年5月27日清晨,家住四川北路大桥大楼的奚其明和母亲打开厨房后门,看见疲惫的解放军战士抱着枪,整齐地睡在大楼回廊上。奚其明陪着妈妈把煮熟的鸡蛋塞给了战士们。“上海人民以这样的方式欢迎自己的子弟兵。上海,我爱她!”
整场文艺党课带领观众在红色旋律中感悟上海城市精神,集中展现了老一辈音乐人把心交给祖国的赤子情怀,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音乐会曲目编排独具匠心,涵盖了吕其明、金复载、奚其明三位作曲家的六部经典作品,包括吕其明改编的钢琴与乐队《红旗颂》、重新修订的管弦乐序曲《雷雨》和弦乐小品《喜悦》,金复载的《喜马拉雅随想曲》、二胡协奏曲《春江水暖》,以及奚其明的抒情音诗《向往》。
历史上,上海爱乐乐团孕育和诞生了诸多红色经典,“七一勋章”获得者吕其明创作的《红旗颂》更是起源于上海爱乐乐团的团址(武定西路1498号),这也是乐团常演不衰的经典之作。他用极具历史画面感和民族史诗性的交响音乐,奏响了中华民族的时代强音。
《红旗颂》黑胶唱片即将发行
昨晚的演出中,钢琴与乐队《红旗颂》由钢琴家孔祥东担纲独奏,而《春江水暖》则由二胡演奏家段皑皑倾情呈现。首演的新版管弦乐序曲《雷雨》是吕其明第一次用现代派作曲技法,将戏剧冲突转化为音乐,在《雷雨》剧本发表90周年之际带领观众重新走进经典。
管弦乐序曲《红旗颂》自1965年首演以来,已经走过近60年的历程,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深情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情景,旋律激昂、节奏雄壮,成为新中国乐坛的标志性作品。在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诞生54年的《红旗颂》终于定稿——这是吕其明送给祖国和人民的礼物。
据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上海爱乐乐团计划在国庆节前将《红旗颂》的八个版本整合成一套双黑胶唱片并出版发行。这八个版本不仅涵盖了多种乐器组合,还展现了各异的演奏风格,旨在全方位呈现《红旗颂》的丰富内涵与多元魅力,使听众能够深刻领略到这部经典之作的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