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玮婕
近日,摩根大通在上海举办第二十届全球中国峰会。这家外资金融机构已连续第20次在中国举办如此高规格的年度会议,也再度向外界传递其看好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执行官李盛德言简意赅:投资者必须在这里做生意。
与摩根大通不谋而合,安联投资亚太区总裁、安联基金董事长吴家耀这个月也在上海大谈中国机遇,并表示现在“正是投资中国的大好时机”。
上调增长预期、扩大业务投入……众多外资“嗅”出了中国经济加速复苏的势头,纷纷用实际行动加码布局。
坚定信心:投资者必须在这里做生意
作为境内第9家获批的外商独资公募机构,安联基金前不久在浦东陆家嘴开业。吴家耀在开业现场道出了看好中国市场的理由:养老金市场的开放、金融素养的提高以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在为中国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安联集团就已在中国香港成立安联投资,90年代开始运营中国策略的产品;2006年,成为社保基金首批委外的海外投资人;2018年又拿到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今年则获批公募基金牌照。“今年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安联对中国市场保持坚定信心的延续。”在谈及布局中国市场的历程时,安联基金总经理沈良透露,安联基金去年3月提交申请,今年4月拿到公募基金牌照,整个申请过程非常顺畅。
今年3月,摩根大通上调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判,从去年年底预测的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4.9%调整为5.2%。而此次在沪举行的第二十届全球中国峰会汇聚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1300家企业的超过2500名参会者,也是连接全球投资者与中国市场的重要平台。
“我们对于加强全球连接和沟通的坚持从未改变。”李盛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在中国看到了很多机会。过去20年,中国从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发展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GDP的比重从4.8%增至16.9%。
事实上,摩根大通在华开展业务已长达103年。“未来100年我们还会继续在这里。”李盛德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投资者必须在这里做生意。”
加速复苏:出口和投资带来硬支撑
中国经济加速复苏的态势成为外资机构信心的硬支撑。
“整体来讲,今年中国经济开局良好。”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GDP同比5.3%的实际增速,超出了市场预期。▼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他进一步分析这其中的原因:如此强劲的表现主要由生产拉动,工业、出口等几个主要经济指标相对整体而言表现更为突出。例如,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同比增长6.1%,4月更是同比增长6.7%。
而推动工业增加值的动力则主要来自出口和投资。“今年以来,出口表现非常好,尤其在出口量方面,我们推算前4个月中国出口量增长超过10%,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开局。与此同时,1至4月制造业投资增长9.7%,也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在朱海斌看来,出口的强势表现与这几年中国在出口多样化方面的努力紧密相关。
一方面,是出口地区的多样化,由以往美国、欧洲、日本等占主导,到现在对新兴市场国家,包括拉美、非洲、东盟等出口的比重正在持续上升。“我们认为,多样化有利于维持出口的稳定增长。”朱海斌说。
另一方面,出口产品也呈现多样化。“新三样”即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的出口比重,从2017年占中国整体出口比重的1%,上升到去年的6.5%。
轻微扩张:业绩逐步抬升支撑估值
宏观经济回暖正在带动国内上市公司业绩的抬升,也将成为整个资本市场估值修复的主要驱动力。
“对于资产价格走势而言,所有影响因素中,我们最看重的就是业绩。”摩根大通首席亚洲及中国股票策略师刘鸣镝表示,最新的年报数据显示,明晟(MSCI)中国指数中的上市公司业绩出现整体反弹,同比增长达9.3%,沪深300也开始出现反转势头,“业绩增长给国际投资人带来很大信心。从经济复苏周期看,中国经济回暖迹象较为明显。从2023年起加速恢复,到2024年进入轻微扩张,这样的趋势利好A股、港股的公司业绩表现,进一步支撑股票估值。”
安联基金研究部总经理程彧也表示,中国股市正经历在极低估值基础上由企业盈利增长所推动的向上转折点,今年三季度或是较好的择机入场时点。宏观上,经济复苏态势有望在三季度得到进一步确认。微观上,三季报也有望呈现企业盈利增长逐季加速的态势。
不少外资机构正在密切关注中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新投资机会。刘鸣镝认为,今年会有更多行业受益于经济复苏,其中之一是受益于人工智能(AI)快速发展的公司,“AI会是长达10年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