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5-23 第27,969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综合

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今开幕,上海展区未展先热

秀出“上海文化”标识度影响力

       ■本报特派记者 王彦
      
       在“李白”的书桌前打卡《永不消逝的电波》舞剧电影同款剧照;在阅文的时光互动照相馆与《人世间》的角色来场邂逅;风语筑的裸眼3D屏能将你带上“爱达·魔都号”,沉浸式穿越一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触屏的咖啡装置则满足多重感官体验,让人在深圳也能与上海的国际咖啡文化节近距离接触……文博会展台搭建现场,上海展区未展先热,吸引了不少兄弟省市参展商驻足参观。
      
       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5月23日至27日在深圳举办。今年共有6015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记者昨天在主会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看到,8个展馆中,各大参展的省市机构纷纷携头部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成果亮相。其中,位于文化产业综合馆B馆的上海展区颇为亮眼。
      
       上海,一座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之城、一扇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大格局中,一直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托付上海的重要战略指向和鲜明实践方向。本届展厅即以“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为主题,通过“繁花上海”概念引领,贯彻文化数字化转型新理念,打造专属上海特色的“文化产业秀场”,生动呈现上海文化产业最新发展成果、数字文化产业新图景,彰显“上海文化”品牌标识度和影响力。
      
       记者提前探馆所见,450平方米的展区里,“红色文化”传扬工程、“主流媒体”锻造工程、“书香上海”建设工程、“上海出品”打造工程、“数字文化”新业态培育工程、“魅力上海”文创产品开发工程等六大板块精彩纷呈;上海文化产业全貌、主流媒体发展、文艺创作成果、数字文化前沿科技体验、文博文创产品开发、文体商旅展联动、文化人才之家建设等内容,尽显上海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就与蓬勃生机。▼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
      
       赓续城市文脉,描绘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火热场景
      
       位于展馆主干道边,一面LED矩阵波浪屏引得周边展商频频围观。人们为极具科技与视觉冲击力的数字化技术、创意视觉啧啧称道,更为其展示的上海在2023年所取得的一系列文化发展成就赞叹不已。
      
       在这座光荣之城,上海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文化。2023年,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年接待观众超39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全国首个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应用平台“红途”累计注册用户数超653万,点击量超6.3亿;全市第一批红色资源名录中,不可移动资源共612处,可移动资源236件/套;上海还不断加大红色资源保护力度,对195处红色旧址实行定期保护;2023年,上海新创红色题材文艺作品13部。
      
       在这座创新之城、梦想之城、开放之城,上海通过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23年,上海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1.2%;电影市场票房27.97亿元,领跑全国城市票房;营业性演出首次突破4.5万场;网络游戏行业销售收入1450亿元,全国占比超1/3;电竞产业总收入236亿元,赛事收入逾60亿元、全国占比超50%;网络文学产业销售收入逾100亿元,已拥有全国网络文学作家签约数近90%。
      
       凹凸起伏、呈现出立体动态效果的波浪屏,以数据和文字高度概括了过去一年上海的文化发展成就。而展区外侧的瀑布屏和橱窗,展区主视觉大屏的呈现,则是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火热场景的具象化呈现。比如,上海红色文旅地图铺开了上海深厚革命历史与丰富红色文化的卷轴,当它与世纪出版集团、阅文集团出版的红色出版物“同框”,红色文化地标与红色文化读物相得益彰,能满足市民游客从精神到实地感受的多层次文旅需求。又如,位于浦东的文化地标“三件套”吸引着往来展商的目光:科技与艺术相逢,浦东美术馆超宽幅的瀑布屏将这座黄浦江畔面向所有人的艺术地标推介给海内外展商;瀑布屏下方的左右两个橱窗里,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亦通过展陈盛情邀请近悦远来客。
      
       文化科技交互赋能,上海知名文化IP集体亮相
      
       今年,科技化、数字化、互动性成为上海展区的重要特色。裸眼3D三屏展示模式、AI绘画、高清魔墙、镜面装置,使得整个展陈空间十分具有沉浸感、灵动感、现代感、科技感。一走进上海展区,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科技感和酷炫感,亦能感受到在文化与科技交互赋能中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
      
       以主流媒体板块为例,今年的上海报业集团展台数字感十足。秉持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建设先行者使命,上报集团近年来大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整体转型,率先实现传统主流媒体转战互联网主阵地,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全国报刊出版集团总体经济规模排名中,连续多年位列第一。记者在上报集团的展陈中看到,“未来数字编辑部”集合了集团旗下多家媒体融媒精品报道、智媒2.0系统、国际传播展示等,为参观者带来未来记者空间站的新奇体验。而上海广播电视台制作、出品的大型考古纪录片《何以中国》,填补了我国考古领域“全景式、全时空”纪录片的空白,彰显了其在文化创新方面的贡献。红色题材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则全程采用4K超高清拍摄,并集合XR虚拟影棚、MOCO机器人拍摄、伸缩炮技术等最新技术,努力扩展这一经典IP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深度展现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
      
       上海首批13个知名文化IP的“集体照”不容错过。近年来,上海各行各业涌现出许多城市文化IP,如大数据中心“随申办”的IP“小申”、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IP“进宝”、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IP《大闹天宫》等。文化IP的打造,是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品格、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实践。这些可爱的文化IP,在与市民朝夕相处中送上便捷服务,成为城市的知名品牌,也成为上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生动缩影。
      
       当然,还有许多头部文化企业,本身就是超级IP。比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几代人心目中的经典IP,哔哩哔哩则是Z世代人的心头好,一老一新联手,中式奇幻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自2023年开播以来,凭借口碑火爆出圈。又比如世纪出版集团的金字招牌下,《繁花》《千里江山图》不仅是摘得茅盾文学奖的精品力作,更是孵化多样式文艺作品的IP之源。还有正在成为新风尚的混知、米哈游等知识科普创业公司、科技型文创企业,他们的闪亮登场,某种角度看就是上海为创新赋能、为人才护航的最佳案例。可以想见,随着文博会正式对公众开放,上海城市文化IP效应将持续发酵、溢出。(本报深圳5月22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