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5-23 第27,969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版:要闻

重点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一批大国重器取得重要突破,未来动能加速培育

上海向“新”向“质”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临港基地数字化工厂,一款由上汽全球设计精英团队协力打造的软顶敞篷纯电跑车MG Cyberster占据展厅C位。 本报记者 范家乐摄
       ■本报记者 周渊 史博臻
      
       大飞机实现商业首飞、国产大型邮轮首航、航天“一箭41星”首发、新能源汽车产量首超百万辆、国家重型燃气轮机试验基地启动建设……在上海,重点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一批大国重器取得重要突破,未来动能加速培育。
      
       昨天举行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公布了一组颇具分量的数据。2023年,上海市规上工业总产值3.94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工业投资增长5.5%,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至43.9%。工业投资屡创新高,新兴动能不断增强,显示出上海发挥制造业主战场作用,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三大先导产业引领培育新质生产力
      
       上海正聚焦建设“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重要使命,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屡出“妙笔”,书写高质量发展“文章”,每篇都有不一样的故事,每篇都有不一样的亮点。
      
       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葛东波说,上海正加快构建“(2+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第一个“2”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后面一个“2”是数字化与绿色低碳协同转型。
      
       “3+6”是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和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
      
       “4+5”是抢先布局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产业和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未来产业方向。
      
       其中,2023年,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生物医药累计获批1类创新药、三类创新医疗器械占全国的1/4和1/6,人工智能大模型、算力、语料和人形机器人加快布局,打造“模速空间”。
      
       随着数字化和绿色化“两化转型”加速推进,上海累计建成国家级标杆性智能工厂3家、示范工厂19家、优秀场景111个,是国家级智能工厂和优秀场景“双料冠军”城市。
      
       近年来,上海以产业发展生态营造为抓手,加快要素保障优化完善激发新活力。以产业地图为导向,瞄准首批14个重点产业链、32个细分赛道,聚焦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细分赛道强化产业链招商,打造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布局。▼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走好建设“五个中心”的必由之路
      
       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也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大幅跃升。
      
       国际经济中心地位持续提升。2023年,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保持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度,位居世界城市前列。“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上海胶”等影响力日益扩大,全球经济治理影响力持续增强。
      
       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持续增强。上海不断加强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提升金融中心国际化水平,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35)排名中,上海居全球第6位。2023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再创新高、达到3373.6万亿元,集聚14个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形成。
      
       国际贸易中心持续提质升级。上海全力提升贸易枢纽功能,实施总部增能行动和全球营运商计划,加快集聚和培育一批高能级贸易平台。2023年,上海口岸货物贸易总额达到10.7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25.5%,占全球比重达3.6%左右,继续保持全球城市首位。贸易型总部和功能性平台加快集聚,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千亿元级市场平台数量达13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971家。
      
       国际航运中心功能持续提升。上海增强航运枢纽资源配置功能,推进航运服务业功能升级,加快推动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在新华·波罗的海航运中心指数中连续4年排名全球第三。2023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915.8万标准箱,连续14年排名世界第一,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成为全球最大自动化码头。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持续强化。上海持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优化完善创新生态,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一轮的科技创新集群排名中,上海-苏州集群排名全球第五。
      
       科创中心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跃升
      
       “新质生产力形成是以科技创新为起点,培育和发展新产业为路径,推动生产力发生质态跃升的过程。”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苏楠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正处于新质生产力孕育和形成的战略机遇期,需要在把握科技革命驱动产业变革历史规律与时代特点的基础上,探寻科学路径,精准发力。
      
       市科委副主任屈炜介绍,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跃升,积极抢占科技前沿,持续增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
      
       据了解,为抢占科技前沿,上海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科技布局,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战略决策咨询机制,制定实施计算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基因治疗、元宇宙、区块链等领域专项行动方案,深化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6G、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4S)等领域创新布局。同时,上海深化“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探索更加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运行管理举措,建立以选题为基础的选人机制,鼓励支持科学家开展高风险、高价值科学问题研究。
      
       加速创新过程方面,上海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加快融合。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由企业牵头,与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市、区合力布局90余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此外,上海出台培育建设高质量孵化器实施方案,成立“超前孵化”联盟,带动全市孵化器从基础服务转向精准服务、从集聚企业转向孕育产业、从孵化链条构建转向厚植生态,加快培育硬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