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5-22 第27,968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2版:文艺评论/艺术

艺术渐成品牌获取灵感的重要源泉

位于杭州天目里的时尚买手店B1OCK,相当于将商业空间与画廊性质的艺术空间做了天衣无缝的结合。
       傅军
      
       不久前,于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罗意威(LOEWE)《匠艺天地》展览,在社交媒体上掀起热浪。禁不住朋友的推荐,以及自己作为观展达人的好奇心,也便抽空去一探究竟。
      
       过去十多年时间里,我在上海陆陆续续看过不少有关国际一线品牌的时尚展览,与之前的时尚展览相比,此次罗意威不再停留在讲述一个品牌的故事,而更多吸取了当下艺术展览和当代艺术中某些创意与灵感,以此来彰显品牌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这是我认为此展获得追捧的主要原因。比如说,整个展览的动线设置,颇为注重策划,重视参观者的心理感受,高低起伏,张弛有道。有的展厅相对密闭和紧凑,让人凝神聚气观看展品;有的展厅豪华气派,开畅辽阔,气宇轩昂,体现品牌的实力和格调。
      
       高挑深远的第一展厅即让我过目难忘。最远处安放了几件罗意威基金会收藏的大型雕塑作品,其中悬挂在半空中的那件艺术作品,远远吸引住观者的目光,同时也奠定这个展览整体的艺术氛围与气质调性。
      
       更让人感到意外和惊喜的是,此次展览的设计,尤为注重借景与借力,以及展览的“在地性”。
      
       上海展览中心以欧洲古典主义风格为主,融合了丰富的装饰和细节,如大理石立柱、精美雕刻的檐板和玻璃穹顶,以及各式华丽富贵的水晶吊灯。这些富有特色的建筑室内装饰,通过开窗的方式,被成功引入展览。一方面空间变得通透开阔、富有层次;另一方面,也无形中提升了展示设计与商业品牌的内涵、品质和历史感。
      
       在艺术创作或艺术展览中强调的“在地性”,以及就地借力借景的做法,被此次展览广泛又灵活地运用到各个展厅设计中,尤其第五展厅的“寰宇艺家”,用来展示品牌基金会手工艺奖作品,上海展览中心原本就有一盏超大又精美的水晶吊灯,此展把它自然引入展览,并成为此厅中最华彩的点睛之笔。
      
       第一展厅转入第二展厅前,有一处楼梯,为避免单调和枯燥,此展不光在楼梯两边的墙上粘贴了蓝色的墙纸,以区别于第一展厅通体素白的风格,更重要的是安装了很多电子显示屏,类似影像装置那样布展,突出艺术性和形式感,从而让这个原本只具有实用价值的过渡空间变得赏心悦目。一座楼梯在艺术思维的加持下,华丽转身,成了很多观众的打卡地。
      
       不光这处楼梯,我注意到,此次展览中使用了许多电子显示屏作为展示手段,但很少独立使用。或有机与其他展示方式相结合,混入其中,自然融合,不让人感觉突兀与跳脱;或故意选择大小不一的显示屏,进行类似于绘画小作品那样的组合式展示;或给显示屏增加一面金属镂空的底板,底板的选择格外注重与显示屏材质的适配度,从而构成一道既精致又具有工业感的酷酷的展示墙。当然,电子显示屏在中间那座时装秀场的展厅里,表现最为出色,三面图腾柱形的电子屏,穿插在众多模特中间,反复播放历年时装秀场的视频。光影交错间,仿佛此刻模特正漫步在真实的秀场中,给人亦真亦幻的恍惚感。不难看出,对电子屏展示方式艺术性的重视,很大程度上受到当代影像艺术发展的影响。眼下,当代影像艺术不再仅仅注重内容的创作,同时也日益强调它外在呈现时的形式感、适配性和丰富性。
      
       如今,除了国际一线品牌的时尚展览之外,日常一些高端的商场也越来越多地吸取艺术展览的策展思维为其所用。它们不再将艺术品当作点缀,或当作气氛的烘托,而是将商品与艺术品等而视之,一视同仁,把整个商业空间当作艺术与商品混合的展示空间来进行整体布置与安排。
      
       比如位于杭州天目里的时尚买手店B1OCK。这幢总共十层约6000平方米的买手店,每个楼层都各具特色,不管是现在最潮流的时尚单品,还是小众的设计师品牌,甚至各种显现高品位生活方式的品牌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与此同时,令我最为惊诧的是,居然每一楼层都有大量的当代艺术作品的展示和售卖,并且每一件作品下面都明确无误标明了价格。实际上,它相当于将商业空间与画廊性质的艺术空间做了天衣无缝的结合。
      
       据说,这家先锋的买手店邀请了一位美国当代艺术家进行室内空间策划以及创作艺术装置,然后,又将来自国内外许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与时尚单品在视觉陈列中做了有机融合。漫步在这家店里,你会发现,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各种当代艺术和谐地与商品共处一室,没有丝毫的违和感。整个店逛下来,我看到的当代艺术作品数量和种类之多,完全不亚于一个中等美术馆的规模。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相当于让每一位来店的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也顺便参观了一个免费的当代艺术展览。由于大量当代艺术作品的加入,让一个商业空间由此拓展为一个具有多元文化语境与社交属性的复合型空间。据店员介绍,这家具有先锋意识的买手店,还会不定期更换橱窗、陈列方式,让消费者每一次来店都有焕然一新的体验。
      
       艺术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创新和突破的过程,很多商业品牌通过关注艺术界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有意识汲取与借鉴这种精神,及时将新的艺术理念和元素引入自己的品牌设计和营销中,进行持续的更新和拓展,从而让品牌可以保持自身的活力和竞争力。
      
       前不久,我在日本旅行,看到很多街头的橱窗设计,颇具创意与艺术性。几年前,爱马仕曾经与日本设计师吉冈德仁合作,共同为东京的爱马仕店的橱窗打造了一组动态的艺术装置,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我们知道爱马仕除了包包之外,丝巾是它最具品牌辨识度的单品之一。如何让丝巾散发出别样的魅力?该品牌设计了一个动态的装置,悬空挂一块丝巾,设置一个动画显示屏,专程请来著名女优录制视频,配合器械鼓风效果,显示屏中反复播放一位女子吹气的动作,正好与前面悬挂的丝巾对应上,于是丝巾在半空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因画面中女子的吹拂而飘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丝巾轻柔飘逸的气质。这件别致的动态艺术装置,让很多行色匆匆的路人,忍不住驻足停留观望。
      
       在大阪,我看到很多纤维艺术和艺术展览的布展思维已被广泛运用到门面设计和室内设计中。某天,我路过一线奢侈品牌云集的旗舰店心斋桥商圈,猛然撞见一幢黑黝黝的通体由玻璃幕墙打造的大楼,除了位于中心的W异常醒目之外,就是两旁采用白色纤维布料通过折叠产生螺旋状效果的艺术装置,对相对冰冷黝黑的建筑外观起到一定程度的调和作用。深入酒店,我发现餐厅里大面积使用了一种软性的半透明的纤维面料的帷幕,高高低低围绕着餐台的起起伏伏,既拥有一定的区域感和私密性,又不影响整体开阔感和通畅性。这些设计的思路,与我们日常在策划与布置艺术展览时所思考的,是如此不谋而合,一脉相通。
      
       总的来说,时下当代艺术渐成商业品牌获取灵感和创意的重要源泉。一些商业品牌正是通过深入研究和借鉴当代艺术,塑造出独特的形象和价值观,并因此提升品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除此之外,对于商业品牌来说,与当代艺术合作可以扩大其受众群体。因为当代艺术往往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可以吸引年轻、有品味、有个性化追求的消费者。所以,通过与当代艺术家的合作,商业品牌可以将这些艺术家的粉丝群或关注圈转化为自己的消费者,进而扩大品牌影响力。其次,当代艺术可以为商业品牌提供独特的设计灵感和文化内涵。当代艺术家通常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思维,能为商业品牌带来全新的设计元素和文化内涵。这些元素可使商业品牌的产品更具个性和特色,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这背后其实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变迁,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新的时代有着全新的商业逻辑与商业规则。艺术的商业化与商业的艺术化两者相辅相成,艺术与商业、艺术与消费以及艺术与广告之间的区隔正被磨光、理平。
      
       当然,另一方面,当代艺术家通过与商业品牌的合作也可以促进当代艺术的普及与传播,将一些当代艺术的理念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推动文化艺术的交流和互动。因此可以说,商业品牌与当代艺术的合作可以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和结果,但也需要考虑到合作的多元价值和差异化处理。只有通过合理的合作策略和实施方式,艺术与商业的联姻,才能最终为双方带来更多品牌、文化、经济等层面的价值。
      
       (作者为艺术评论家、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