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是图米纳斯为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100周年院庆而排演的大戏。 (东方艺术中心供图)
■本报记者 王筱丽
今年3月,世界级戏剧导演里马斯·图米纳斯因病在意大利去世。戏剧巨星虽然陨落,但他独特的“新幻想现实主义”风格以及强大的个人魅力依旧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剧坛。近日在沪举行的“壹戏剧大赏”上,图米纳斯遗作《浮士德》捧得两项大奖,在场的戏剧人用热烈的掌声共同致敬这位为舞台燃烧到最后一刻的艺术家。
《浮士德》复排期间,图米纳斯的身体状况已不允许他经历长时间的飞行来到中国。因此,《浮士德》剧组10余人选择前往以色列特拉维夫奔赴导演。图米纳斯上午进行放疗,下午为演员们排练,敬业精神令人动容。大师虽已离去,但其作品仍闪耀着不朽的生命力。《浮士德》之后,上海观众还将陆续看到图米纳斯为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100周年院庆而排演的大戏《战争与和平》以及他为火星戏剧社执导的舞台剧《樱桃园》120周年典藏版。在剧场,这个与图米纳斯最亲密的场所,走入浩荡的戏剧世界。
诗意幻想,勾勒图式光明世界
在图米纳斯看来,《战争与和平》的每一个情节都牵系着流浪灵魂的深沉主题。因此,他在《战争与和平》中淡化了所有历史背景与时代雕饰,全场将只有一堵高耸的灰色的墙。8月22日—25日,这部别具一格的《战争与和平》中国巡演上海站将登陆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
《战争与和平》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讲述了罗斯托夫、博尔孔斯基和库拉金等几个家族的兴衰成败与悲欢离合。剧中充满着导演对于托尔斯泰极富想象力的解构,几大家族的出场、娜塔莎的华尔兹、皮埃尔与海伦的争吵、博尔孔斯基公爵的独白、安德烈公爵的赴死等多个关键场景都将一一展现。此外,剧中还将出现托翁一角,值得期待。
作品里,导演没有复现任何历史场景,而是着重于个人梦想与家庭命运的崩溃描绘。贵族的儿女们,其爱恋与悲伤、期待与向往,全都发生在灰墙之下。从娜塔莎身着白衣、期待爱情的春夜自语,到她一身黑衣演绎欢欣的永逝与死亡的君临,极致简约的色调将充斥整个灰色的舞台宇宙。演出中突然出现的红手帕、绿围巾也将是为数不多的几抹亮光。
此外,图米纳斯巧妙地运用了声音、光影等元素,营造出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世界。如在展现贵族安逸、美好的生活时,拉着小提琴、舞动着红手帕的索尼娅和娜塔莎姐妹,双手拿着猎枪的罗斯托夫公爵悉数登场,他们在热烈的华尔兹音乐中,借助巨大如同云朵的白布,从舞台上迅速飘过。同时,图米纳斯又以极其简单却又悲壮的方式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所有战死的人们都用一件件军大衣代替,它们横七竖八地摆放在舞台上。
图米纳斯是一名深信光明的导演,而《战争与和平》也将在一个苦厄的世界里,撕开光明的豁口,显现出人们对“活下去”的热情和渴望,在这些无尽的离别与死亡中,所有的笑声都上升到悲剧的高度,而所有的悲哀又都止于大厦倾颓之前,展现出人坚韧的意志。
不断探索人物,开挖经典文本宝矿
20世纪70年代后期,图米纳斯开始了他的戏剧之路。彼时身为学生的他频繁地穿梭在立陶宛和俄罗斯两国之间。这段跨国的长途旅行让他形成了对人生与戏剧世界观的烙印。不同国度间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让他的作品散发独特的艺术魅力。
120年前,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执导的《樱桃园》在莫斯科首演。120年后的今天,《樱桃园》所述之事并没有随着时光流逝。作为契诃夫的最后一部作品,《樱桃园》可以说是契诃夫戏剧艺术造诣的集大成者。不论是对现实主义笔触的娴熟调用与升华,还是对抒情诗意游刃有余的把控,抑或是暗藏其中内敛冷酷的喜剧色彩,这部剧作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在图米纳斯看来,《樱桃园》的残酷性是不言而喻的。“契诃夫的其他作品中都有人死去,如伊万诺夫、屠森巴赫,但这次没有死亡,取而代之的是把家园抢走。这是最可怕的惩罚,抢走你的故土,扼杀一切美丽。”剧中,金星将出演债务缠身的女贵族庄园主“柳鲍芙”一角。金星坦言,图米纳斯是第一个把她定在台上的人,“他需要演员不断深入探索人物,以充实的内心来支撑台词”。
图米纳斯坚信作家文字所表述的并非全部,冰山之下是更为丰厚珍贵的宝藏。此版《樱桃园》在契诃夫文本的广袤天地里开挖宝矿,专注于剧中的人物与他们的生活,发现并建立起更为深刻的人物关系和细微情节,将文本之下涌动的潜流挖掘出来,再以饱含诗意美感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