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5-08 第27,954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2版:文艺评论/艺术

空间与色彩的变奏

——看提香与威尼斯画派的创作

根据学者卡瓦尔卡塞勒和克罗的说法,提香《花神》代表了“让人追忆古代艺术的经典”。 图为提香《花神》。
       郭亮
      
       正于上海东一美术馆举办的“提香·花神——乌菲齐美术馆威尼斯画派珍藏展”,将提香及其所处的威尼斯画派推向大众视野。
      
       当来自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三杰”渐渐淡出历史,以提香为代表的威尼斯画派正值崛起时。他们究竟为艺术史贡献了什么?
      
       ——编者
      
       原名提齐亚诺·韦切利奥的提香(1488/1490—1576),出生于贝卢诺附近的皮耶韦迪卡多雷(威尼斯共和国),经常因出生地而被称为达·卡多雷。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代表人物,威尼斯画派最重要的成员,也是当时最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之一,被同时代人誉为“行星中的太阳”。
      
       无论肖像画、人物风景画还是神话和宗教题材,提香作品的艺术之美与寓意之深均令人难以置信。他前所未有的色彩运用、微妙的色调和宽松雅致的笔触影响了后世无数艺术家,并为其赢得当时教皇保罗三世、西班牙国王腓力普二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等赞助人的欣赏与支持。
      
       威尼斯画派曾被意大利其他地区低估,却在国外委托创作中备受青睐
      
       提香所在的威尼斯画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主要地方画派之一。著名的文艺复兴艺术家乔尔乔内、乔瓦尼·贝利尼都属于这一画派。
      
       乔瓦尼·贝利尼是贝利尼家族中艺术声望最高的一位,他的绘画用色丰富,色彩细腻。提香和乔尔乔内都曾在贝利尼的工作室学习过。离开贝利尼的工作室后,提香也为乔尔乔内工作过一段时间。因此,乔尔乔内与提香的绘画风格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贝利尼的影响。
      
       乔尔乔内的用色细腻且忧郁,画面中透露出难以琢磨的诗意,遗憾的是乔尔乔内早逝,目前留存于世的作品较少。由于同为贝利尼工作室的学徒,乔尔乔内和提香也曾合作创作许多画作,而且他们的风格非常相似,以至于有时很难确定作者是谁。乔尔乔内的一大专长是诗一般的田园风光,例如他在《三位哲学家》中呈现的一些元素被其他大师如贝利尼采用,在自己的许多圣母像中增加了风景背景。同样的借鉴也出现在提香《田园音乐会》(1508)、《神圣与世俗的爱》(1515)等作品中。这样的作品使得文艺复兴绘画中的风景与人像渐渐具备了一种对位,这种对自然环境的重视是威尼斯画派的一项重大贡献。
      
       威尼斯共和国在14世纪是欧洲和东方的贸易中心,商业资本集中且国家强盛;艺术受拜占庭及北欧风格影响;15世纪吸收了佛罗伦萨画派及曼坦那的艺术经验,通过贝利尼家族、安托内罗·达·梅西那等人的努力,政府和教会的赞助尤其是社会团体互助会的支持,绘画艺术得到充分发展。尽管共和国的政治和经济实力在1500年之前开始衰落,当时的威尼斯仍然是最富有、强大和人口最多的意大利城市,并控制着大陆上的重要领土,其中包括几个为威尼斯画派贡献艺术家的小城市,特别是帕多瓦、布雷西亚和维罗纳,也包括伊斯特拉半岛、达尔马提亚以及现在克罗地亚海岸附近的岛屿。
      
       事实上,16世纪主要的威尼斯画家很少是这座城市的本地人,有些画家大多在共和国的其他领土或更远的地方工作,也意味着威尼斯画家的声誉传播到更加遥远的地区。
      
       不过,意大利其他地区往往忽视或低估威尼斯画派的艺术价值。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理论家乔治·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最优秀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的一生》第一版中,对该画派的忽视较为明显,以至于他意识到需要在1568年的第二版写作前访问威尼斯,以获取额外的材料。相比之下,对于外国人来说,威尼斯往往是其访问的第一个意大利主要城市,对它总抱有极大的赞赏。一个有趣的现实是,威尼斯画派最好的藏品大多在目前意大利以外欧洲国家的大型博物馆。意大利的博物馆中,只有佛罗伦萨的乌菲齐美术馆和威尼斯的学院美术馆藏有一些水平较高的威尼斯画派作品。从提香开始,威尼斯本地的社会高层、王公贵族们对威尼斯画派的作品十分青睐,威尼斯艺术家往往也是国外委托创作中最受欢迎的人。
      
       漫长而多产的一生中,尽管艺术风格几经变化,提香始终保持着对色彩的兴趣
      
       在漫长而多产的一生中,提香的绘画题材十分广泛,是所有威尼斯画家中最有影响力之人。
      
       在早期的《佩萨罗圣母》(1519—1526)中,提香为传统的宗教主题展示了大胆的新构图,将圣母的焦点从中心移到陡峭的对角线上。色彩不仅使画面充满活力,而且能够使构图统一,例如左侧的红色旗帜与圣母中的红色相平衡,这种巧妙而华丽的色彩运用成为威尼斯风格的标志。从作品《圣彼得之殁》(1529)开始,艺术家将暴力与风景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预示着巴洛克风格的戏剧感。在接下来的20年里,提香为贵族、教会人士和艺术家创作的肖像画,散发着主题作品外的超然心境。而他1548年为查理五世创作的肖像画则创造了一种新的流派:壮观的人物御马之肖像。从1550年到他死于瘟疫期间,提香主要受腓力普二世的雇佣,为他创作了精美的神话画作,如《达那厄》(1553)和《掠夺欧罗巴》(1562)。
      
       创作历程中,提香的艺术风格几经变化,色彩却始终是其画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表达因素。尽管他的成熟作品可能不具备早期作品生动、明亮的色彩,其宽松笔触和微妙色调在西方绘画史上却是没有先例的。
      
       在人物肖像甚至神话宗教主题的创作方面,提香的绘画是具有开创性的,他将绘画构图的形式感与奔放的色彩表现完美结合在一起。
      
       例如,尽管《沉睡的维纳斯》并非“斜躺的女性裸体”这一形式的开创之作,艺术史仍然认为提香将其确立为了艺术中一个重要亚分支。在家喻户晓的作品《乌尔比诺的维纳斯》(1538)中,提香以神话为主题,细致地描绘了织物和其他纹理,并使用通过组织颜色精心地控制构图。在这幅画中,裸体的对角线与前面红色垫子和背景中女人的红色裙子之间的对角线相匹配。提香与帕尔马·维奇奥等其他威尼斯画家一起,建立了想象中的美丽女性半身肖像的流派,通常赋予模棱两可的神话或寓言标题,并具有相匹配的作品内涵。艺术家们显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阻止人们相信这些作品是为威尼斯最著名人物所设计的,而并非希腊神话人物本身。
      
       后来的职业生涯中,提香更多地关注宗教和神话题材,产生了许多著名作品,尤其是为腓力普二世创作的诗歌系列。例如,《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的灵感来自奥维德诗歌《变形记》,描绘了女神维纳斯徒劳地试图抓住她心爱的阿多尼斯。在《维纳斯与鲁特演奏者》(1565—1570)中,提香再次探索了对罗马爱神的迷恋。
      
       凭借这些易于传播的作品,提香不仅自身声名鹊起,也帮助威尼斯艺术建立威望。拥有这些画作实际上就意味着拥有奢华的财富,并且,由于在肖像画方面的一流技巧,提香受到权贵之人的追捧,例如他与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和腓力普二世工作的长期关系。1516年,提香开始为威尼斯圣方济会荣耀圣母圣殿设计自己的第一个大型作品。那是《圣母升天》,将发生在不同空间层面即“天与地”“无限与短暂”等几个场景巧妙结合在一起,引起画坛轰动。这幅杰作帮助提香成为该地区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完成这幅传奇祭坛画后不久,提香创作了《维纳斯的崇拜》(1516)。这部受神话启发的作品只是费拉拉公爵阿方索一世埃斯特委托创作的几部作品之一。
      
       提香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成功地培养了广泛的皇室赞助人。他与作家彼得罗·阿雷蒂诺也保持着特别亲密的友谊。据说阿雷蒂诺帮助提香获得了一些佣金。
      
       《花神》以一种更具动感的方式面对观者,揭示出提香惊人的观察力与表现力
      
       此次由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来到申城的《花神》,一位理想化的女子半身像,是提香一幅极为迷人的作品,创作于1515年左右。该作品也被大量复制于16世纪的蚀刻版画中。17世纪,西班牙驻阿姆斯特丹大使将这幅画卖给了奥地利利奥波德·威廉大公,伦勃朗在他的《萨斯基亚装扮成伦敦芙罗拉》以及德累斯顿和纽约的两幅肖像画中都借鉴过这幅画。
      
       《花神》中的女子,源自乔尔乔内笔下的“劳拉”原型。她身着褶衬衫,一手拿着粉色斗篷,凸显了上面裸露的肤色,另一只手持一把叶子与花朵。学者们对这幅画的含义存在争议:有些人根据16世纪复制品上添加的铭文,认为她是风尘女子,而潘诺夫斯基认为这是新婚之爱的象征,即使她穿的不是新娘礼服。此外,束腰外衣在文艺复兴时期也曾被重新诠释过。女子右手中一束春天的花朵使其时常被解释为花神弗洛拉(Flora),古老的春天和植被女神。这些花朵是作为金星的一种属性,在《乌尔比诺的维纳斯》中也有类似的位置,而像剪刀一样张开的手指具有订婚或结婚仪式的暗示。
      
       从外表上看,这位有着金色卷发的女人,也似乎是提香同一年一系列画作的共有主题,如卢浮宫的《镜中的女人》《虚荣》、多里亚·潘菲利画廊的《莎乐美》《维奥兰特》,维也纳的《黑袍年轻女子》和爱丁堡收藏的《维纳斯阿纳迪梅涅》等。同一形象也出现在《神圣之爱与世俗之爱》的着装角色以及《神圣对话》之作中。这些人物成为当时威尼斯艺术中常见的集体想象的一部分,代表了优雅的女性气质。
      
       根据学者卡瓦尔卡塞勒和克罗的说法,《花神》代表了“让人追忆古代艺术的经典”。有可能这幅画作就像《神圣的爱和世俗的爱》一样,展现了色彩的和谐、柔和且华丽,以及提香所谓的“色彩古典主义”的典型构图,增强了主题的美感并具有强烈的情感价值。人物被放置在空间中,并未采用严格的正面呈现,而是以一种更具动感的方式面对观者。人物华丽的形象、手与肩膀的运动以及略微倾斜的头部所暗示出的曲线,都揭示出提香惊人的观察力与表现力。
      
       提香的晚期作品,则以非常奔放和潇洒的笔触与构图强调了绘画空间的运动形式,人物居于流动的空间场域预示出未来的绘画趋势。这种价值在几百年之后,再次被艺术家们放置在卓越的创作之中。
      
       (作者为上海大学伟长学者,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