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5-01 第27,947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4版:笔会

壑舟的漂流

       胡晓明
      
       1984年,我到安徽芜湖读硕士研究生,参加了一次文心雕龙学会的黄山会议,我跟我的师弟朱良志一起打前站,先到黄山游览。我们走的路线是黄山的后山,这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山路,非常宁静,我们一路上所见到的风景是那样的荒寒苍茫,至今想起来都似梦非梦,有一种虚幻和无常的感觉。那个时代我并没有特别留意过元四家,甚至没有怎么注意中国山水画,那是整个崇尚西风的时代。然而黄山却仿佛高人偶露真容似的,不期然而然,与我有心灵上的照面。后来读山水诗,写山水美学,笔底也总拂不去黄山后山的影子晃动。我开始相信中国山水当中不仅是山水,而且有哀乐,有诗文,有哲学。
      
       同样也是在安徽,也是读硕士研究生的期间,参加另外一次学术会议,到了九华山最高的肉身殿。当天晚上就住在九华山,听山下松涛阵阵,夜不能寐,仿佛有人在叹气。开始懂得了什么叫做“会叹气的山水”,懂得了一个概念叫做“空间里的时间”,岁月悠悠的感觉。也明白了为什么在美国的黄石公园所看到的山水,只有原始和蛮荒而没有岁月悠悠之思。这个对照使我觉得山水画是应该抒情的。
      
       所以,去年春节在云南大理,在我岳父的画室里第一次落墨于纸,其实我内心表达的冲动和兴趣,一开始就不想去学古人的套路,而要画我记忆中那种似梦非梦、会叹气的山水,要画空间里有岁月悠悠之思的山水,要画那种我所感觉到有诗歌和哲学的山水。在云南晨光未曦、一灯荧然的画室,我听到了黄山和九华山隐潜的召唤。确实我一开始就遇到了中国最好的山。有一个朋友说我“画气不画形”,我在画画时,确实仿佛跟着一个看不见的导游,跟着一幅“气”在走,而不是跟着实体的移步换形的山水在走。气韵生动,气就是生命,韵就是节律。
      
       要给大家分享的第二个故事,是我有幸与杭州的山水结缘。我从2003年到今年,在杭州担任中国美术学院讲座教授,足足20年。每年都会到杭州去讲课,一个月住在那里,晚上上课,白天跟朋友、老师、学生们喝茶聊天。不仅游遍了杭州西湖边上最美的山山水水,而且结识了杭州西湖边上住着的最厉害的高人,这是我于江南山水很深的缘分。一个叫老龙井的地方,我去了七八次之后,完成了一万字的《辩才法师年谱》,在那里弄懂了一个谜:北宋年间的苏东坡为什么会经常去老龙井找辩才法师?东坡为什么那么喜欢辩才法师?因为辩才法师就是个高人,东坡见了辩才法师之后,才知道原来杭州山水最美的地方,就是那样一种又枯淡又清新、又疏野又精雅、外枯中膏、似淡实腴的味道。这个可以与苏东坡《次辩才韵诗帖》与《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等作品参证的。后来我在杭州,无论是孤山,还是杨公堤,乌龟潭,都从当中找到了真正中国山水的精髓:一种安静的古意,山水当中有高人。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把这些枯枯淡淡疏疏野野的山水,拿出来给大家看的原因。这跟我们今天所身处的这样一个越来越花花绿绿、五光十色的图像视觉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不是说我们就一定要回到那个枯淡中去,而是如果越来越长久生活在那个花花绿绿、五光十色的图像视觉世界,我们的视觉经验,全部是这样的一些大众的、商业的和网络世界的逻辑所塑造而形成的,我们可能会渐渐回不到一种宁静、淡然与缓慢的生活节奏,可能会渐渐失去一种更内在、深沉而悠长的美学。因此,我深深感谢生命中有这一段难得的缘分,让我去具体而切近地感受到千年前东坡的枯淡与疏野,以及认识到在杭州的西湖边上的那几位高人,仍然守护着这一份低调而内在、悠长而宁静的深沉之美的老人。
      
       “壑舟的漂流”,是回忆过去美好的时光。画可以追想、忆念上述生命故事。“壑舟”是中国人关于时间流逝的一个经典意象。如果说“川逝”是表达生命的精进,“壑舟”就是表达生命的感伤。陶渊明诗“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就是这样的意思。然而壑舟漂流的过程当中所见到的风景,如此忧伤,又如此奇妙。中国水墨是最长于一唱三叹的美妙艺术,如果时间的流逝是值得唱叹的,如果抒情写意是中国文人画的精髓,那么,用水墨来记录生命漂流中的那些风景,更追摄其中“安静的古意”,表达“岁月悠悠之思”,是何等适意的事情。
      
       其他要分享的故事还很多。是看不见的导游引着我真正走入水墨的世界之后,我才发现这里面有无穷的美妙。其中有很多无声的交流与会心的相契,除了古与今、诗与画、技与道、内与外、虚与实之间的对话之外,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纸、笔、水、墨四者之间的游戏与对话,我才真正地懂得了什么叫做有生命的、会呼吸、会说话的纸张,以及调皮、狡猾、喜怒无常的墨。如果没有纸和笔和墨和水之间的交谈游戏、打闹沟通,或许这些画就不可能如此顺产。
      
       当然,这些都是我自己的一些体会,如何把这些东西传递出来,还是要请大家来多多批评和指导,再次感谢所有的来宾。尤其是在图书馆飞速数字化发展的时代,这也是一场书香的传递活动。透过对于纸、笔、墨时代的怀旧、温情与敬意,不只是对过去的传统发生一种乡愁,而且是对于如何让过去、现在与未来都能联接在一起,沟通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多一点用心,多一点方法,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图书馆。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有这样的心情,你们的来到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或许是我们这个展览的更大意义所在。
      
       (这是作者2024年4月17日在《壑舟的漂流:胡晓明水墨作品展》开幕仪式上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