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致扫描后,依托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山西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造像实现了影视级三维重建,赋能热门游戏《黑神话:悟空》。(受访者供图)制图:张继
■本报记者 宣晶
数字文创科研成果如何实现“纸变钱”、从论文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当下,‘人工智能’‘元宇宙’理念风靡全球,催生了一些听起来非常先锋的项目。青年创业者想要少踩坑,少走弯路,就一定要理清思路,深入思考如何虚实融合赋能产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文创上海”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评委之一、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会长王奕说。
近日,第二届“文创上海”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必上海书城WE举行,62家企业及项目从来自全国的1098家报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分别在“智能未来+”“原创内容生产+”“文创赋能时尚消费品+”以及“音乐创新+”四大赛道的决赛路演舞台展开激烈角逐。大赛路演中,“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词:AIGC领域项目展示人工智能在内容创作、个性化创意等方面的强大能力;数字孪生技术为城市规划、景区管理、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等提供全新的视角和工具……评委会专家认为,加强数字文创创新,必须打通创新与应用的“任督二脉”。只有及时将数字文创科研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链上,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才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活血脉、强底气。
“数字资产”赋能产业,催生多元化商业新场景
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揭开神秘面纱,其精良画面质感与浓厚中国元素征服了许多玩家,尤其是游戏里逼真的中华古迹建模被海内外网友津津乐道。不为人所知的是,这些高精度3D建筑画面的背后有着来自上海文创企业的支持力量。“我们细致扫描了山西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重庆大足石刻等,依托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实现影视级三维重建,充分展现出泥塑和石刻雕像丰富的表现力。”在“文创上海”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的路演中,回音星旅(上海)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庆华透露,公司已构建了囊括全球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等的3D模型数字资产库,进而赋能《黑神话:悟空》《逆水寒》等热门游戏。
栩栩如生的“东方数字资产”在网络上传播,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观众。而从实景建筑到数字建模,3D高精度数字资产库的构建并非扫描采集、提取解析那么简单。比如网游《逆水寒》的事件背景基于北宋年间,宋代建筑注重平衡和谐,整体风格以简洁、典雅、内敛为主;宋代园林则以山水、亭台楼阁为主要景观,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为了找到符合设定风格的数字资产,工作人员与游戏策划团队走访了多处古迹。“我们选取的建筑以中轴线对称为基本布局,前后厅堂依次排列,采用木结构,砖石和瓦片作为覆盖材料,营造出庄严而和谐的氛围。”廖庆华认为,数字化正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也为公司业务的发展开拓出新的空间。“我们把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文化传承和教育,结合XR沉浸式虚拟体验产品、交互式数字化展览等多种形式,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丰富的文化体验和教育资源,并以多元化的商业模式获取收益。”
本届“文创上海”创新创业大赛报名企业激增,几乎是首届赛事报名数的近三倍。入选决赛的62个项目各具特色,有融合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动漫、游戏、影视和演艺IP,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而展览、电竞、赛事、国际交流等文创活动则为行业拓展出新空间。由各大投资机构负责人、文创行业专家组成的决赛评委团,根据参赛企业项目商业计划书、路演表现和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打分,最终评选出“文创上海”四大赛道最具潜力奖及最具价值奖共8名,年度创新奖共16名。“创新与技术结合越来越紧密,特别是在数字文创、内容IP和文化消费等关键领域,参赛企业不仅展示了对技术应用的理解,也展现了在内容创造和文化推广上的新创意。”决赛特邀评委之一、德必集团董事长贾波说。“与此同时,参赛企业更加注重项目的市场潜力和商业可行性。这不仅展现了他们的市场洞察力,也彰显了他们的成长性和竞争力。”
“创新基因”优质多元,打造独角兽企业试验场
从决赛路演项目看,新的数字化消费形态正在形成,多产业融合是开启消费新场景、丰富消费新体验的有效路径。《水书》《秦陵》《秘境之夜》《飞越法国》等沉浸式互动及文旅场景项目,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多人同场意味着大流量,线下大空间意味着盘活空间资产,互动娱乐带来社交属性,这是数字化沉浸式体验跑通的商业模式。”据沙核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楼彦昕介绍,公司正着力打造中国原创IP多人VR大空间驻展项目《秦陵》,利用风力、嗅觉等感官调动装置与沉浸布景,让游客穿越时空,漫步于千年来无人踏足的帝王陵墓。“XR线下体验正逐步成为年轻一代线下娱乐的新潮流,也在成为一线商圈和地标建筑新的标配。创新内容促使‘地产+大文娱+文旅+商业+展览’进一步融合,赋予传统产品更多业态新颖的体现。”
“音乐创新+”赛道是今年新设立的赛道,不仅吸引到上海和全国各地的创业团队参与,更是吸引了海外项目及其创业团队申报。一批运用AIGC技术、虚拟空间元宇宙技术、空间音频技术、音频相关创新硬件的企业着力加码底层创新能力。通过实时交互,上海升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带来的《万象音境——音乐交互装置》可以让体验者通过拨动琴弦的简单动作,感受创作乐趣。上海锣钹信息科技通过数字艺术创新开发的“Clarii Mini小小电吹笛”,利用AIGC赋能乐器,让爱好者在短时间内达到专业级别演奏水平。在音乐场景创新方向,有企业开发音视频解决方案,为用户呈现卓越的音乐与视觉体验;在音乐内容创新方向,有企业通过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在地音乐的探索,为音乐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丰富文化内涵。
大赛紧密跟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让一批具有新锐潜质的文创企业脱颖而出。上海艾策通讯科技开发的适用于音视频短剧等领域的内容安全AI监管平台,市场前景良好;成都潜在人工智能开发的AI内容生成工具及解决方案,帮助文旅内容生产实现降本增效;浙江一里谷旗下的“桃喜莓莓”IP产业化项目,帮助企业发展成为细分领域的新锐独角兽企业。“不少参赛企业都有优良的‘创新基因’,公司创始人长期深耕二次元、AI等领域,甚至有过多次创业的经验。”王奕表示,创业者们对原有行业有着较为深入的理解,对未来消费趋势也有相对清晰的预判,期待他们成熟落地,助力上海文创产业增强影响力、辐射力、吸引力。
“全国浓度”持续提升,构建创新企业聚集地
“我们来到‘文创上海’大赛,在这个平台展示产品形象,寻找潜在的合作者,更希望能借此把公司业务推至上海市场。”北京西席文化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高远对公司未来落地申城寄予厚望。据主办方介绍,本届大赛有200多家报名企业来自外省市及港澳台地区,占总数的18.9%。创新企业为何对“文创上海”情有独钟?据主办方介绍,大赛持续为参赛企业举办“青年加油站”“政策宣解场”“投资促进会”等资源对接、属地联系、政策赋能、商务接洽等服务活动,为优秀人才和项目在上海落地生根、发展壮大提供全方位、全天候支持。
今年,参赛企业近悦远来,为上海集聚全国优质文创企业创造了新的窗口和契机。作为首届大赛获奖企业,互影科技(北京)通过赛事服务和支持体系,已将总部由北京和厦门迁落至上海杨浦,公司计划在复兴岛建设的元宇宙竞技体验中心被列入2024年上海市级元宇宙“揭榜挂帅”重大项目;大赛还推动互影科技与上影集团、文广集团、阅文集团等上海头部文创企业建立合作,达成4200万元合作协议,共同打造《谍影成双》《新世界》等影游产品。作为第二届大赛参赛企业,北京东方乐文化传播在赛程中完成合作意向对接,即将落地杨浦万竹园,建立工作室并实施互动传统音乐修复创新项目。
“上海明确的政策导向和规划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丰富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资源提供了独特灵感;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策略,以及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贾波告诉记者,他不仅在现场“物色”能够合作的企业与项目,还有意在德必园区发起“文创上海”专区,为获奖团队提供时长不等的免租金孵化期。“从办公环境到创业指导,从资源对接到风险投资,硬科创与软文创结合,就是一种新质生产力。‘文创上海’一年年办下来,逐渐形成良好的创业生态。肥沃的土壤,更容易让撒下去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