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起,松江区车墩镇依靠驻镇法庭的便利优势,建立“三所一庭+”工作模式,让基层矛盾化解有了新的方式。截至目前,调解室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21起,高效化解多起重点疑难个案。
专业支撑,形成高效的服务模式:“专业性较强的纠纷,还得依靠专业律师。”车墩镇调委会派驻在“三所联动”调解室的调解员陈锡忠感慨颇多。“律师入驻调解室后,大大缩短了个案化解时间,提高了纠纷解决的效率。”陈锡忠说。
另外,调解室内的硬件和办公设备也进行了改造升级,墙上公示着“三所联动”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以及民警、调解员、律师的姓名和值班时间,如有其他需求,当事人也可以拨打墙上公示的律师预约电话,选择各方合适的时间开展纠纷化解。”车墩司法所所长张庆伟说道。
治于微末,预防潜在的风险隐患:要想实现“矛盾不上交”,就要做到“预防在前、调解在中、根治在后”,就要在矛盾纠纷产生的初期,将情况掌握清楚。“我们形成了由平安办牵头、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鼓励平安志愿者、楼组长参与其中,通过‘群防群治’的模式,形成每月矛盾纠纷排查以及重大节假日、重要节点专项排查制度。”张庆伟介绍。
为确保隐患处置更加迅速,车墩镇建立了“动态隐患研判登记”制度,对排查到的重点动态隐患进行星级评定并抄送至联动部门。截至目前,已排查重点动态隐患23起,均落实了处置举措。值得一提的是,法庭与“三所”之间还建立了双向信息沟通机制,预防预警潜在的矛盾纠纷,通过人民调解的形式将纠纷止于诉前。
触角延伸,发挥“+”的无限潜能:众人拾柴火焰高。要想最大限度呈现“三所一庭”工作机制的效果,不单单要靠4家单位,更要发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调解工作室等的作用。
车墩镇设立“杨菊娣法律服务工作室”,每年成功调处婚姻家庭、动拆迁类纠纷30余起;东门村挂牌成立“老陈工作室”,接待法律咨询、化解矛盾纠纷,为村里老百姓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针对汽车消费纠纷,成立“北松公路4S阳光走廊法律服务站”,打开了汽车消费行业领域纠纷化解的新途径;以村(居)综治工作站为平台,区民警、村(居)调解员、签约法律顾问组成“三人小组”,充分参与到基层的调解事务中。“充分发挥作用,让‘三所联动’机制向基层延伸,力争将‘一般类’矛盾纠纷化解在‘最一线’。”张庆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