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4-07 第27,923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要闻/公告

像《鳟鱼》一样游的法国喜剧乐团——

“从巴黎到上海,这是一场绝妙的冒险”

来沪献演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法国喜剧乐团五人在黄浦江畔乘兴而歌。 实习生 孙彦扬摄
       ■本报实习生 孙彦扬 记者 柳青
      
       “我们就像鳟鱼一样,从巴黎游到上海,根据环境随心而动,这是一场绝妙的冒险。”法国喜剧乐团Accordzéâm团长兼小提琴手拉斐尔·梅耶(Raphaël Maillet)和成员漫步在上海黄浦江畔时,这样概括乐团的首次上海之行。
      
       日前,上海宛平剧院里上演了一场其乐融融的音乐喜剧《鳟鱼》。Accordzéâm乐团以舒伯特的浪漫名作《鳟鱼》的旋律为主题,融合流行、摇滚、乡村爵士、即兴创作等多种变奏,串联起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乐曲。现场气氛热烈,乐手们带着观众,把音乐会变成派对现场。
      
       演出后第二天,乐手们相约在陆家嘴天桥见。乐团手风琴手艾瑞克·阿拉德(Eric Allard-jacquin)看到近在咫尺的东方明珠,立刻摆出“中国功夫”的动作拍照留念。乐团的几位成员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这里对他们来说是“新世界”。“以前我对中国的想象来自电影和短视频,但有了这次演出,中国与上海变得真实和生动,我们想要了解中国文化的真正内核。”拉斐尔·梅耶头戴小礼帽,身着深色西装,他背着的小提琴盒上挂着一支演出当晚乐迷赠送的向日葵花,以及一个用中文写着“音乐好、人民乐”的纪念布袋。“上海是个非常有文化深度的城市,这里的文化和法国文化截然不同,令人印象深刻。”
      
       应记者邀请,乐团一行人登上艺仓美术馆的天台,见江景辽阔,黄浦江的一弯流水连接着陆家嘴、外滩建筑群、十六铺码头和世博花园……艺术家们触景生情,纷纷打开琴盒,奏乐吟唱,应和春和景明。《鳟鱼》的变奏曲响起,手风琴与吉他铺出基调,小提琴平添一种法式风情,铃鼓和尤克里里代替架子鼓和低音大提琴,更有室外演奏的轻松与即兴。乐声与歌声合二为一,在这些艺术家看来,身体是另类的乐器,或者说乐器成为了身体的一部分。
      
       《鳟鱼》最初由德国诗人舒巴特创作于18世纪,又因19世纪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配曲而闻名世界,如今,这首浪漫主义古典之作又以更当代的方式在上海奏唱,“鳟鱼”的生命在不断延续。这群乐手告诉记者,他们巡演每到一处,会把当地的音乐融合到作品中,使得这条当代“鳟鱼”的环球之旅越来越壮大。
      
       “《鳟鱼》由一个主题和许多变奏构成,主题被不断演奏,但每次主题都会以变奏的方式再现,这是舒伯特的原意。我们加入了很多新变奏,是基于不同国家写就的。这就是这部作品强大的地方。”拉斐尔·梅耶解释道。这部作品最初创作于20年前,他们在法国、俄罗斯、阿尔及利亚以及南美洲各国演出的经历不断丰富着《鳟鱼》,演出呈现的不仅是音乐风格的变化,还有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如今行至中国,这群音乐人被民乐《茉莉花》深深吸引,中国音乐也成为了演出的一部分。“我以为自己很了解中国音乐,来到上海,我才意识到并非如此。”吉他手乔纳森·马尔努里(Jonathan Malnoury)谈及,他在演出中增加了中文台词,还专门学习了笛子与葫芦丝,舞台上婉转空灵的笛声一出,观众们眼前一亮,好像在那“鳟鱼的溪流”旁出现了一片“卧虎藏龙”的苍翠竹林。现场的高声欢呼足以证明,法国音乐家对中国乐器与音乐的演绎走进了中国观众的心。
      
       当晚70分钟的演出,音乐类型百变,观众的热切回应持续全场。演出结尾,幕布重新拉开,Accordzéâm乐团与中国学生合唱团合演《鳟鱼》,好似大小鳟鱼合游于春日溪流中。“这是一次很感人的演出,孩子们的演绎十分专业。我们在后台交流了很久,希望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能生根发芽,不断生长。”拉斐尔笑着补充道:“最重要的就是经历现有的一切啊,现实的时时刻刻都可能变成充满想象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