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3-30 第27,915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3版:要闻

《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5月1日起施行

跨域行政许可首入法,打开区域改革创新通道

       ■本报记者 王嘉旖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如何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设在省域交界处的一体化示范区是一个生动的观察剖面。本周,沪、苏、浙两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分别表决通过《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共同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改明确区域协同立法制度后,三地协同出台的第一部创制性立法。
      
       两省一市人大昨天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阐释这部示范区“基本法”背后的深意。“凝练固化成熟经验、聚焦发展需要提供法治保障,以‘做实一小片、协调一大片、引领一整片’为目标,推动示范区建设向纵深发展。”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法工委主任阎锐看来,此次立法不仅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改革实践打开通道,让改革于法有据,也为未来的改革创新预留空间。
      
       建制:对行政事项跨区域委托作相关规定
      
       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示范区执委会如何自我定位,一直都是示范区探索的重点之一。转换视角,对经营主体来说,有个问题颇为现实——一旦涉及跨区域投资项目,究竟该找哪个部门审批、核准、备案?
      
       这涉及如何将两省一市的相关行政权力让渡给示范区执委会。四年前出台的《关于促进和保障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中,两省一市人大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赋予示范区执委会行使跨区域管辖权。
      
       随着实践案例增多,跨区域管辖权亟待更清晰的“操作手册”。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赵建阳认为,此次立法进一步细化示范区执委会职责,其中最大亮点是对行政事项跨区域委托作出相关规定,规范授权和委托管理事项。通俗理解,以跨域项目的审批为例,跨域委托,“一口受理”,避免申请主体来回折腾。
      
       立法讨论中,这些条款一度激起千层浪。有专家认为,这是重大的突破创新;也有专家持不同想法,认为“步子迈得有些大”。在全国人大的指导支持下,这一创制性条款得以保留。“在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通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让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示范区执委会政策法规部副部长禹潇认为,此举有利于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合理分工,促进经营主体在长三角内延链补链强链。
      
       “示范区一体化发展中,也难免存在一些空白点,譬如各方意见不一的情况。”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吴恩玉认为,针对不同区域客观存在的发展差异性,应加强沟通交流、尊重各方参与、努力达成共识,寻求制度设计“最大公约数”。
      
       创新:全国首个跨域高新区推进要素流动
      
       揭牌四年多来,示范区正从“出形象”迈向“出功能”。立足更高视野,如何将示范区孕育成长三角区域的创新场、孵化器?不少人将目光投向新生事物——示范区跨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去年7月31日,该开发区正式揭牌成立,成为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该开发区正集聚各方力量,积极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中进一步明确发展路径——支持青浦区与吴江区、嘉善县以“一区多园”模式建设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抓好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推进科技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更好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代表这样理解。《条例》中还集纳了不少成熟经验,譬如支持示范区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申报长三角科技攻关项目;通过科技创新券等方式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使用长三角全域的技术研发、技术转移等。
      
       在不少企业看来,最“解渴”的法条莫过于跨区域联合授信和职称联合评审、职业资格互认等。前者解决了不少经营主体面临的跨域融资成本高;后者则通过“一次评定三地通用”,破解了制约人才要素流动的裉节难题。
      
       协同:古镇群落构织“最江南”文化符号
      
       青砖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镇水相依的吴根越角,构织出“最江南”的文化符号。此次《条例》专辟“江南水乡文化”章节,明确推动建设江南运河、太湖——黄浦江、嘉兴——吴淞江等历史文化带,推进示范区内江南水乡古镇的整体性保护以及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工作。
      
       立法调研中,专班工作人员曾实地踏勘古镇新貌。从原汁原味保留历史风貌的朱家角到商业配套完善的西塘,如何让同出一脉的江南水乡古镇各美其美,跳脱出“千镇一面”,成为调研热议话题。
      
       为凸显放大三地优势、推动建立共保护机制,《条例》明确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举办昆曲、嘉善田歌、芦墟山歌等传统戏曲和音乐表演活动。有代表认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嘉善田歌、芦墟山歌等均属于吴歌,过去各地没有形成整体系统保护机制,在法条的有力支撑下,将为传统非遗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