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3-27 第27,912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要闻

集聚创新要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临港新片区构建全链条全过程科创体系

       本报讯(记者周渊)临港新片区昨天举办“2024临港科创大会”,旨在推动各类创新要素集聚,促进科创、产业、人才、金融、教育等融合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会上,RISC-V生态创新中心、同济卓越工程师学院、智能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筹)、璞跃中国临港创新中心、国际神经医学实验室、低空智联创新中心7个科技创新项目签约落地,进一步丰富新片区科创生态。
      
       临港新片区作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重要承载区,今年将迎来成立5周年,科技创新正迈入2.0时代。目前,临港新片区已建立覆盖“基础创新—应用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型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过程科技创新体系,为企业提供“从0到1”的源头创新、“从1到10”的创新加速和“10以上”的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的政策保障,聚焦建设国际协同创新示范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科技创新带来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是未来临港发展的重中之重。”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处处长陆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片区创新体系呈现出全要素集聚的创新生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创新“拨投联动”机制等显著特点。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从市场需求侧开展创新,成果转化成功率、效率更高。本次科创大会认定授牌28家临港科创新锐企业,新认定3家创新联合体和1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长三角-天岳国家技术联合创新中心、上技国际全球离岸创新网络基地揭牌,进一步凸显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
      
       “从0到1”是企业创新最艰难的时刻,技术也没有得到市场验证,难以获得资金支持。为了帮助早期原创技术跨越“死亡之谷”,陆瑜特别提到,今年下半年,新片区将创新推出“拨投联动”机制,并率先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片区主导的科技型产业进行试点。“在企业创业初期,由政府提供专项补贴进行支持,企业创业成功,这部分补贴可以转化为一小部分股权,形成政府与企业风险利益共担的机制,帮助企业度过最艰难的创业阶段。”
      
       目前,新片区在科技型企业培育方面构建了“科创驿站、孵化器、加速器、特色园区”梯度孵化培育体系,已累计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921家,有效期内高企数量达到1493家,拥有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38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5家,越来越多科技企业在新片区的沃土上集聚成长。
      
       昨天的科创大会现场,新片区对“2024科创杰出贡献人物”和“2024临港十大科创先锋”进行表彰。会上还启动“X·Time2024国际创业大赛”,由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主办,共设汽车电子、关键软件、人工智能、集成电路4个新质生产力赛道,面向全球范围内遴选项目,项目落地还将匹配落户支持、安家补贴、永居便利、研发补贴、免费办公、融资支持、定制化金融服务等政策保障。
      
       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副市长刘多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