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3-08 第27,893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综合

那位数学系毕业的中文系主任走了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小说史专家陈大康去世,享年76岁

       ■本报记者 吴金娇
      
       他是著名的小说史专家,用量化方法研究《红楼梦》《金瓶梅》等小说,在学界广受关注;他是深受师生爱戴的“大先生”,春风化雨,提携后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陈大康昨天在上海逝世,享年76岁。
      
       “搞研究第一是发现问题,不要去重复别人已研究过的成果;第二是解决问题,应该干脆明了,其他不用啰嗦。”作为一名享誉沪上的学者,陈大康有一段堪称“传奇”的治学经历。他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博士则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专攻古代文学。“陈先生可以说是学界少有的、数学系毕业做中文系主任的学者。”谈及恩师陈大康,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汤惟杰如是说。
      
       文学与数学,在很多人看来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学科。但对于陈大康而言,文理之间从未泾渭分明,甚至早已悄悄“相爱”。早在中学时代,陈大康就热爱文学。1978年,年近30岁的陈大康受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影响,考上了复旦大学数学系,成为我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
      
       有一次,陈大康了解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陈炳藻教授利用概率论的方法研究《红楼梦》中虚字的出现规律。震撼之余,他也开始尝试从统计学角度进行《红楼梦》版本研究,并在《红楼梦学刊》上发表了论文。而后,为了正式跨入文学圈,他又报考了华东师大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正是这段“跨界”的学科背景,也让陈大康的治学和传统的人文学者有所不同:他十分注重将数学方法应用到文学研究中。
      
       “陈老师带着数学思维做人文研究,特别注重社会史和文学的关系,让我对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汤惟杰特别难忘的是陈大康昔日讲授明清小说史第一节课的场景,“上课时,陈老师就画了一张年表,重点作家、作品、时间线等,在表上一目了然。”
      
       得益于数学研究的经历,陈大康的学术作品常常突破纯文学研究的藩篱。他的代表作《明代小说史》因在基本观点、研究思路、视野、方法、模式等诸方面均突破了数十年来的小说研究范式,被诸多国外高校大学古典文学专业列为研究生必读书目。此外,《通俗小说的历史轨迹》《明代商贾与世风》等一批学术专著也被人们喜爱、铭记。就在去年,他撰写的论文《古代小说考证七忌》获评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除了严谨的作风、丰硕的学术成果,陈大康的师者风范也让后学们感佩。“陈先生为人直爽、坦诚,总是不遗余力地提携后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朱国华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及一件小事:他刚到华东师大工作时,曾因学术观点与前辈陈大康不同,两人之间有过争论,没想到事后陈大康不仅没有生气,还总是关心、照顾他。
      
       作为一名学者,陈大康的勤奋让人记忆尤深。在研究之外,他长期笔耕不辍、发表随笔和文章,亦是文汇报副刊《笔会》的老朋友。“陈先生驾鹤西去,让人痛惜。他实事求是的治学之风值得我们弘扬,他的诸多佳作经久不衰,这正是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听闻陈大康去世的消息,不少学者纷致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