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3-08 第27,893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综合

摸清底数,上海推进产业用地综合绩效评估和分类处置

向存量空间要资源、要品质、要效率

       ■本报记者 史博臻
      
       在闵行莘庄工业区,变存量为增量,唤醒千亩“睡地”;在张江科学城,水泥厂从“灰色”到“绿色”,转型科创高地和人文街区;地处杨浦区的上钢二厂,历史悠久的老厂房成为“互联网+创新创业产业园”,还带动周边街区升级焕新……上海正大力推进产业用地存量盘活利用,积极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更好满足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记者昨天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经2023年度产业用地综合绩效评估,上海形成了48501幅、728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数据底版。在此基础上,市规划资源局近期牵头研究起草了《上海市产业用地“两评估、一清单、一盘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赋能新生,盘活存量低效用地
      
       《上海市产业用地“两评估、一清单、一盘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是以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全面开展产业用地“两评估、一清单、一盘活”专项行动,以3年为一个工作周期,按年度滚动推进产业用地评估。其中,“两评估”指产业用地综合绩效评估和综合价值评估,“一清单”指产业用地ABCD四类绩效用地清单,“一盘活”指产业用地的盘活路径和具体实施。
      
       结合产业用地数据底版,上海明确了ABCD四类绩效用地“一张清单”。结合规划和产业发展导向,对A、B类用地提出城市更新、提容增效、科技创新支持、产业园区重点扶持等鼓励激励方案。对C、D类用地制定土地收回、收储、减量化、城市更新等处置方案,其中,对C类用地以观察保留、城市更新为主,对D类用地以收回、收储、减量为主。同时,创新探索产业用地综合价值评估的模式方法,并积极寻求法律依据,合理评估产业用地收储收回补偿标准。
      
       该专项活动旨在根据经评估形成的产业用地清单进行分类处置,盘活利用低效用地,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着力降低产业用地成本,明显提升全市产业用地绩效水平,构建“目标明确、底数清晰、标准清楚、产业姓产工业姓工、价值合理、措施有效”的产业用地评估和处置长效机制。
      
       全市产业用地将被纳入综合绩效信息平台,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区(管委会)依托平台动态更新产业用地相关数据,实现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部门协同和上下贯通。
      
       多元化处置,提升“大吴淞”新空间影响力
      
       前不久,《大吴淞地区专项规划(草案)》征求公众意见。“大吴淞”指的是从原先26平方公里的吴淞创新城进一步拓展,囊括高铁宝山站核心区,横跨黄浦江门户和蕰藻浜两岸约110平方公里的“大吴淞”。规划一旦落地,意味着蕰藻浜两岸将全面融入上海世界级滨水区。
      
       据市规划资源局介绍,根据本市产业用地绩效评估总体工作安排,在吴淞创新城评估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完成大吴淞地区产业用地评估工作。评估结果显示,地区现状呈现老旧厂房多、开发强度低、地均产出少、工业用地普遍改变实际用途等问题,现状低效产业用地占近四分之三。目前,市区两级储备工作已逐步展开,结合规划方案采用土地收储、自我更新与城市更新相结合的多元化处置方法,加快启动低效用地转型盘活。
      
       根据规划,大吴淞地区将着力打造城市北部“三江交汇、上海之门”的标志形象和“蓝绿交织、清新明亮、城水共融、低碳睿智”的区域整体意向,形成“一核三带五组团、绿色开放韧性融合型”的总体布局。
      
       按照“把握开发时序,成熟一块,启动一块,注重战略留白”和“先蓝绿、再建城,先地下、后地上”原则,近远衔接,推进规划实施。近期,加强低效用地腾退和土地收储工作,重点聚焦蕰藻浜航道工程、轨道交通19号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北部高铁宝山站周边、东部邮轮母港周边、浦东三岔港等重点地区,以及黄浦江、蕰藻浜、淞兴塘等结构性蓝绿空间加快推进实施,激活地区价值,重塑地区格局,促进功能开发。此外,黄浦江沿岸的集装箱码头等地区预留作为远期发展空间,待条件成熟时再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