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2-14 第27,870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版:要闻

26位作家散文和《年画传奇》里弥漫的年味——

春节饱含着时代记忆、中国文化与民族情感

       ■本报记者 王雪瑛
      
       蛟龙得水,迎春纳福,龙马精神,福泽绵长……东西南北中,长城内外里,各种温暖人心的新春祝福传递着甲辰龙年的温馨年味。春节不但是一个温暖的文化符号,更是中华儿女心中牵挂的精神家园。由作家李浩主编的文学作品集《印象春节:文学大家谈中国传统节日》新近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录了26位当代作家关于春节的散文。
      
       翻开中国红封面的作品集,宛如推开了一扇扇岁月的窗口,缤纷的春节记忆带着情感的温度萦绕心间;又似相遇一个个作家面带春风的节日祝贺与问候,莫言、徐贵祥、徐则臣、东西、张楚、鲁敏、宁肯、陆春祥、陈应松等从岁月的吉光片羽里,悉心采撷着有关春节的温暖记忆,用朴实真切的语言,精心描摹此去经年人生中的过年场景,活色生香的年味弥散在读者的眼前,共同呈现春节与家乡、亲人和故土之间亲密的血脉相连。
      
       木版年画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创造与传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曾是家家户户过年时不可或缺的艺术品,是留在一代代人心田的民间故事,有着亘古常新的人文艺术内涵。人民文学出版社刚刚推出的《年画传奇》从丰富博大的年画文化中,甄选整理四十余个最具代表性的年画故事,包括“历史传说”“神仙奇事”“神奇动物”三大类,收录了表现这些故事的各地精品年画作为插图,充分展示着中国年画的古朴稚拙、文韵深厚。
      
       童年过年最像过年,春节是记忆也是期盼
      
       无论男女老幼,身处南方还是北方,过年,都有一种清晰的、丰富的个人体验,春节作为一种中国文化,可以说深入骨髓。▼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印象春节》主编、作家李浩告诉记者:“今年,我把父亲接到石家庄过春节,父亲看到我们一家,特别是孙子,眼里全是温暖和慈爱。有团聚,才算是春节,团聚的春节是我们值得一次次回忆的支点。”此次书中收录了26位作家的28篇作品,作为具有丰富情感和审美自觉的写作者,他们以自己的讲述,提供了不同面相、况味和质感的春节印象,而正是这些讲述,参与着中华民族漫长岁月中的风俗史与心灵史的生成和记录。
      
       曲折迂回的小胡同里,远远传来小贩们“芝麻糊儿——”的吆喝声;热闹纷繁的王府井大街,不时飘送着冰糖葫芦的甜香;庄重古朴的地坛,处处飞扬着逛庙会的欢声笑语……生活于北京的宁肯笔下那些穿过时光隧道的今昔对比,不断回放着有关北京春节的记忆。生活于杭州的陆春祥写下杀年猪,抓塘鱼,挖冬笋,打冻米糖,炒薯条,放炮仗,这些浙江家乡的年俗,更是在说古道今中,传递新春吉祥的“春意思”。生活于山西的葛水平以温馨的笔墨描摹着故乡从腊月天开始,到元宵节里浓浓的年味,每一种食物,每一种年俗,形成年的盛典,是故乡人用心力和体力忙出来的,每家每户都把年看得很重,周而复始的热闹,是稼穑耕耘春播冬藏的盛大典礼,也是人生五味甘苦的春华秋实。
      
       小时盼年其实是与食物有关。那时候农村最好的食物就是饺子和年糕。腊八节就熬腊八粥,凑够七种粮食,加上大枣,要熬很长时间。到了腊月二十七八的时候,准备做过年的馒头,把最好的面放在大面盆里和起来,馒头蒸好了,就开始做年糕,春节自然是吃饺子,孩子给长辈磕头,拿压岁钱。正月十五以前,各个村轮换着演戏,也是青年男女谈恋爱找对象的大好时机:到外县去演戏时,能认识一些外面的人,扩大寻找的范围;而本村的男女在演戏的过程中,相互欣赏也可能产生感情……在莫言的笔下,春节是极具仪式感的节日:从孩子等候过年时的各种食物,到青年期待春节时的演戏相亲,他以洗练风趣的笔触勾勒出乡村生活的风俗画,为传统中国年赋予了丰饶的意蕴。
      
       “每到过年就想童年,童年过年最像过年,好像一年只为这一天。”徐贵祥的春节记忆一头是童年,一头连着部队,他到侦察连当指导员时过的第一个春节,每一位指战员如何给连队送压岁钱?这是个有悬念的新年故事。李浩的《春节琐记》选择1971年、1977年、2007年、2020年的四个春节,写下彼时彼地他所经历的“年关”和“闯关”中的丰富体验,呈现着他人生中的日常与传奇,犹如速写出个人的成长史。评论家杨庆祥认为,《印象春节》记录的都是中国人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历史,是对春节美好的想象和回忆,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深厚复杂,值得我们在当下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年画传奇”中重逢岁月长河里的过年习俗
      
       春节,由农耕时代的祭祀开始,到当下依然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围绕新春佳节的种种仪式和年俗,在漫长的岁月中又逐渐形成一种春节的年味和文化符号,参与着中国文化与情感共同体的建构。“正因为夜的黑,鞭炮才如此耀眼,每一道闪光都是惊喜,过年是一年中最大的事儿,喜气洋洋,土得掉渣,但那黏稠的烟火气,喜庆味儿和对来年好日子毫无遮掩的向往,让我在色、香、味诸个层面上深刻地理解了这个中国传统的节日。”徐则臣对春节所有美好的记忆都来自在故乡过的年。那个年味是从野地里、街巷中、家门口、集市上和每一个人的内心与脸上分泌和蒸腾出来的,是日复一日的遥想,终于水到渠成,是小期盼一天天积累,最后导致的“大爆炸”——那的的确确是一年的目标和终点,以及新一年的开始。各种遥想与企盼,再次累积年味。
      
       年味是习俗和仪式集聚后的释放。现在我们过年,多了各自的行色匆匆,多了平时的各种美食,缺少了仪式感,如何在岁月的更替中,传承年味?在且行且珍惜之中,怎样延续与传统文化的对话,重温岁月长河中的过年习俗?《年画传奇》用40多个年画故事带读者重温年俗与年味。
      
       什么是二月二龙抬头?为什么过年要放爆竹?为什么关羽被称为武财神?秦琼、尉迟恭为什么当门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能在《年画传奇》里找到,从故事中可以了解很多传统文化习俗和典故。“历史传说”类有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孔子拜师、鲁班造锯、桃园结义等13个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传说。“神仙奇事”中收录了关于土地、妈祖、观音、灶王等中国民间传统神话中的神仙故事,其中的奇思妙想与许多民俗习惯息息相关。“神奇动物”类包含了16个关于动物的民间传说,包括老鼠嫁女、牛王爷、龙王、兔儿爷、白蛇传等故事,十二生肖全在,喜爱动物的朋友不容错过。
      
       《年画传奇》中的120多幅年画来自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包括了杨柳青、桃花坞、杨家埠等著名产地的年画,这些都是流传数百年的文化精品,生动稚拙,既有民间故事的智慧幽默,又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审美和人文内涵,年画不仅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也延续着我国农耕文明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