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2-07 第27,863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要闻

创新“五心”服务工作法和“四问”工作机制,使救助服务“找得到看得着帮得上靠得住”

永兴工作室:让困难群众“有人可靠、暖在心头”

汪永兴在实践中琢磨出一套与居民沟通的“五心”工作法。 本报记者 张伊辰摄
       ■本报记者 张晓鸣
      
       昨天,普陀区永定新村居民区小王(化名)通过“远程帮办”受理系统申领失业保险金。长寿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人员在办理同时,对其家庭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提醒小王可申请低保。街道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救助顾问汪永兴也同步跟进,跨前一步与居民区联系。得知小王近期受伤腿脚不便,汪永兴计划赶在年前,带着政策和服务“上门走一趟”。
      
       作为兜底性民生保障工作,社会救助有其特殊性,不同人群诉求各不相同。如何推动救助政策精准直达,帮扶举措便利可享?在实践中,普陀区将救助工作的“前哨”和“力量资源”进一步下沉到社区。比如,用好街道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救助顾问”,借助于数字化转型,让“政策找人+综合施救”更可感可及,同时在工作中及时凝练经验,形成“五心”服务工作法和“四问”工作机制,真正将救助服务转化为困难群众“找得到、看得着、帮得上、靠得住”的实际行动。
      
       去年,在市、区民政局指导下,长寿路街道设立了以80后救助顾问汪永兴名字命名的永兴工作室,为更多有需要的困难群体带去温暖。
      
       “救”在身边,让各类帮扶政策精准触达
      
       昨晚,记者来到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电视机滚动播放着“靠谱讲堂”——“永兴说救助”系列视频。
      
       “视频是基于救助政策的梳理和解读,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工作。”身材敦实的汪永兴羞赧一笑,“不过,里面以我为原型的卡通形象,把我画得苗条了。”
      
       的确,在他眼里,同样需要“瘦身”的是繁杂政策和简单需求之间的对接通道——有助于各类帮扶政策的精准触达。
      
       如今的汪永兴,是居民眼中精通各类救助政策的“老法师”。但曾几何时,这位“老法师”也有过“答不上来”的青涩。
      
       汪永兴回忆,2011年刚开始从事社会救助工作时,面对窗口前来咨询的居民,一度紧张到不敢开口说话,“一方面,因为我刚走出校门缺乏经验还很害羞;更重要的是我对救助政策不了解,怕说错话。”在带教师傅鼓励下,汪永兴努力掌握政策知识,也主动与居民攀谈。
      
       开口只是第一步。这些年他也吃过不少闭门羹。需要帮扶的困难家庭,往往各有各难。面对脸生的年轻小伙,他们不愿和盘托出困难及不幸。“只能走心了。”实践中,汪永兴逐渐琢磨出了“五心”服务工作法,即不懈心、纯粹心、进取心、敬畏心、牵挂心,努力破局。他不厌其烦一次次敲开居民家门,通过日积月累的情感交流,逐步打开了局面。
      
       辖区有位两劳释放人员小刘(化名),父母不愿与其来往,加上无技能特长,就业特别困难。汪永兴多次与小刘沟通,建议他脚踏实地,从学习技能开始,迈出转变的第一步。一年后,小刘考出了从事室内装潢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看到了儿子蜕变,小刘父母也愿意出资帮助小刘创办室内装潢公司。如今,小刘享受到了相关帮扶,加上自身努力,不但自食其力还收获了爱情。
      
       黄先生(化名)本是辖区居民,多年前因房屋动迁、租金纠纷等困扰,一度生活窘迫、居无定所。了解情况后,汪永兴立即展开救助,针对黄先生的生存现状、实际需求等,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各方协商讨论,定制了个性化服务并实时跟进。最终让黄先生回归正常生活。
      
       创新机制,“跳一跳、够一够”解决一类事
      
       如果说“五心”服务工作法是工作室的“初心”,“四问”工作机制则助力、放大了实际救助效能。
      
       “我之前一直在思考,哪些工作是容易完成的,哪些是可以通过跳一跳、够一够,最终真正帮助到困难群众的。”汪永兴告诉记者,实践中归结出的“四问”工作机制分别对应了困难求解、教学培训、资源吸纳、个案处理4项功能。以资源吸纳为例,工作室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和以帮助困难居民处理疑难杂症为契机,汇聚各方资源,梳理出“生活资源”“医疗资源”“养老资源”“慈善资源”“助学资源”“心理干预资源”等类别。
      
       居民小袁(化名)患大病,妻子承受不了生活压力与其离婚,把孩子留给了病人。一个病人带一个儿童,这个家庭不仅有医药费的压力,更有心灵上的耗损和缺失,面对这样的家庭,怎样做到有温度的救助呢?
      
       汪永兴找到了乐扬红树林公益中心,与社会力量合作,定期为孩子做心理疏导,并运用救助政策为小袁解决医疗费的问题,居委会救助顾问定期上门慰问,将救助送上门,帮助他们解一时之难。
      
       类似案例中的应对之策,注重的是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长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远华表示,下一步,街道将充分发挥永兴工作室平台作用,积极推动“公益慈善+社会救助”理念落地,引导、吸纳更多社会团体、公益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为困难群众拓宽更加多元的救助渠道,链接更多的公益慈善项目,精准匹配和对接困难家庭需求,形成功能互补、综合高效的社会服务体系。
      
       数据赋能,提升走访排摸精准度
      
       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离不开区级、街镇、居村三级救助顾问工作队伍的辛勤付出。仅在普陀区,就有400多位像汪永兴这样的各级救助顾问。
      
       永兴工作室定期开展“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主题研讨”“交流学习”“慕课制作”等形式多样的丰富课程,助力全区救助顾问人才培养计划,严格按照工作室带教制度,适当采取激励机制,定期评选优秀学员以激发学习热情。
      
       同时,永兴工作室组织辖区内35个居民区的居村级救助顾问排班制跟班随学,学习群众接待技巧、突发事件处理、业务受理等综合技术。
      
       而针对那些不在政策覆盖范围、难以表达困难诉求的群体,普陀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东介绍,全区上下通过“四百走访实现排摸到位”,初步建立了“大数据+铁脚板”的“政策找人”主动发现机制。通过通讯费、失业、重大疾病、残疾、重大事故等大数据比对筛查,将线索反馈基层,提升走访排摸工作的精准度。
      
       据介绍,普陀区2024年元旦春节帮困送温暖活动依托区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联动11个委局、10个街镇和3个基金会共同开展,预计覆盖11.36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6298万元。同时将试点数据比对机制,依托社区云数据标签功能,通过数据比对,确保帮困“广覆盖、不遗漏、少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