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1-07 第27,832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版:要闻

不仅打好“提前量”更从根子上解决问题,释放治理巧劲兜牢基本盘

干多一些,社区“毛线团”理出豁然开朗

       ■本报记者 周辰
      
       小区里露天健身区加装照明设施,有居民想要光线柔和的灯带,有居民想要自动感应的灯柱,有居民觉得光照不够,紧挨着健身区的居民又怕光污染……装灯照明一件事,却因小区情况不同、居民需求不同,延展出无数个案,无法批量解决。
      
       社区一根针,千头万绪都得穿进一个针孔里。有时解决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需要解开一个个结,理顺“毛线团”。要“啃硬骨头”,更得花巧劲。
      
       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伴随着城市更新推进,辖区范围内有多个旧改地块启动搬离及改造建设,社区形态面貌、人员构成、流动要素发生剧烈变化。“变动期、阵痛期,更需要释放城区治理的巧劲,更好回应各类人群诉求,兜牢兜稳基本盘,干多一些,让居民对于满意的感受度更高一些。”淮海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陆晓钧这样理解。
      
       结合主题教育“四百”大走访,社区干部跳脱出现有工作框架及资源,通过搭建平台导入更多元力量,促成治理共同体,分门别类、因地制宜地回应个性化诉求,更注重从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推动凝练管用好用的机制,以“单点突破”促成“整体解决”,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善用巧劲,装一条灯带
      
       “这里二元结构依然存在,一些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的基础设施较薄弱,住在里面的居民年纪都大了,他们的社交空间和方式都比较有限。”“四百”大走访过程中,社区干部们听到了关于增设健身区域照明的需求。“吃好饭来健身区域动一动、消消食、嘎讪胡,本来挺满意的,冬天天黑得早,没有光照,基本晚饭后就没人来了,有点小遗憾。”有居民表示。
      
       经过社区干部逐一排查,淮海中路街道有19处市民益智健身苑,目前仅2处安装了照明设施,12处健身苑的周边居民对灯光有需求。放眼全市,体育设施照明设备安装是否有规定可循?
      
       街道工作人员查阅资料后发现,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市民多功能运动场、市民健身步道等2022版建设导则中,对场地灯光照明进行了明确规定,唯独益智健身苑点建设导则中有缺失。“装个灯有啥难?”尽管没有具体规则指导,起初大家并未将其视作一桩难事。
      
       淡水路91弄孝和居民区健身苑作为首个试点很快启动改造,然而“意料不到”接踵而至:居民提出新要求,灯光不能直射窗户,光照亮度要适宜等等;具体建设中,难题也不少,由于装灯属于公共区域建设,负责施工的主体、路面开挖的费用、今后用灯的管理等,均需明确责任主体。▼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提升“基本满意”,不能因为做好一件事却遗留新的隐忧。街道干部牵头,将区体育局、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托管物业、业委会等拉到一张桌子前,共同协商集思广益。很快,方案落定,采用细长灯带镶嵌在花坛外侧供照明,光源选择柔和的暖黄色,往来居民点头首肯。
      
       首个试点成功,其余几处健身苑点照明设备安装也陆续进入状态,对于部分点位不具备重新铺设管线的条件,各方因地制宜进行改造,比如巧妙使用太阳能照明灯,甚至采用感应式照明,实现了居民心愿,还节约成本、绿色环保,一举多得。
      
       就这样,12处点位有了12个具体实施方案,实现了“一点一策”。更重要的是,“装个灯”背后的多元力量协商机制得以进一步固化,并探索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机制和做法,助力啃下更多难题。
      
       啃“硬骨头”,重塑一幢老楼
      
       淮海中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永在经历了健身苑装灯工程后,有种豁然开朗之感,“很多问题都类似,干多一些,不仅指有前瞻性打好‘提前量’,更指向从根子上解决问题,不能做了99%,却留下1%。”
      
       辖区内有部分楼龄在40至50年左右的高层住宅,当年建造时还没有空调、热水器等大功率电器,如今一到夏天与冬天,受限于供电容量,大楼会频繁断电,居民为此经常拨打12345、提交人民意见建议,多渠道反映诉求。“暂时缓解的办法是有的,譬如将保险丝电容加大,但这样处理容易导致老旧电线发热,甚至可能有火灾隐患。”
      
       “对于此类‘硬骨头’,就不能怕麻烦,必须狠狠心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在形成了“有事大家商量”的多元力量协商机制后,电力部门、老旧高层住宅“三驾马车”、公安部门等多个职能部门又一次坐到一起,为大楼重塑电力系统,在马路开挖、配电房选址等多个环节上相互配合。“经过前期周密商量和计划,以最快速度开挖填埋,一夜之间就把新的管线铺设调试完成。”
      
       “书记,能否再多干一些?”配电站刚建好,业委会主任找到王永进一步提需求,希望能够将小区消防水泵控制电路和健身苑点等一并改建提升。社区干部很受触动,“说明前期的工作确实让居民有感受度,进一步期盼也正是基于‘满意’二字而来。”
      
       开放共享,营造一片街区
      
       居民想要一个可以歇脚的座椅,路人想要一方可以驻留的花园,白领想要一处烟火气和时髦感兼具的公共服务空间……串联起生活居住社区和商贸活动区的淡水路,是整个淮海中路街道辖区内的主要动线之一。
      
       作为淮海中路街道“一街一路”建设项目示范道路,淡水路要怎么改?淮海中路街道与黄浦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共同发起意见征集活动,先后收获近百条意见建议,各类民生诉求从四面八方涌来。提诉求的既有居民、白领,也不乏沿街经营主体。“大家有各自诉求,怎样把这些看似分散的诉求整合起来,最终成为优化淡水路街区的共同追求?”项目具体参与者、新天地管理办公室综合科副科长邱唯一说:就要找到这些诉求背后的逻辑线,将内核诉求“拎”出来,就能找到“基本满意”外的加分点。
      
       淮海中路街道根据淡水路街区成立共治委员会,作为联盟平台,不仅收集意见建议,也成为街区改造时解决问题的关键力量。
      
       譬如,各方反映的座椅、花园、公共服务点,都可视作街区要塑造的“慢空间”。在共治委员会努力下,协商淡水路沿线复兴SOHO围墙内的一片绿地,打开围栏,在原有斜坡草坪上增设步道和座凳,方便各方逗留休憩。共治委员会还通过优化沿街商业环境、增设多功能社区食堂等促成了街区整体功能重塑提升,“一条长街的烟火气有了生动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