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1-04 第27,829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综合/广告

丘成桐:开办少年班不是培养“天才”

全国已有39所中学获授牌开办,未来每年将有1000-2000名学生

丘成桐的现场发言引发学界对数学人才培养的思考。 (主办方供图)
       ■本报记者 张鹏
      
       “当前,不少中学教育依旧将奥数、高考当成数学学习的目标。中学教育必须明确,奥赛不是数学教育的重点,中学要培养的不是竞赛人才,而是真正有能力、有抱负、懂数学、懂科学、有文化、有内涵的通才。”昨天,在“2024丘成桐少年班授牌仪式暨数学人才培养交流会上”,数学家、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的一席话,再度引发学界对数学人才培养的思考。
      
       昨天,包括北京一零一中学在内的全国范围内的21所中学通过调研和评估,丘成桐授权这些学校开办“丘成桐少年班”。加之2023年第一批授权冠名的18所中学,至今,全国共有39所中学获得授牌开办“丘成桐少年班”。
      
       在当下的教育界,“丘成桐少年班”如同全新人才培养试验的代名词,备受关注。丘成桐始终坚持,培养数学等基础科学的拔尖人才,要从中学阶段抓起,要选拔有天分、肯吃苦的少年。同时,在办学上要聚集高校优势资源、协同优质中学,在人才的遴选和培养方面要向落后地区倾斜,合力育人。
      
       自2008年起,围绕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丘成桐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他发起“丘成桐中学科学奖”“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等一系列以“丘成桐”命名的奖项与活动。2020年,丘成桐提出首个八年制数学人才培养项目——“数学科学领军人才计划”,拉开顶尖人才本土化培养的序幕。2021年他又发起设立“丘成桐女子中学生数学竞赛”,吸引更多优秀的女中学生进入广袤的数学天地。
      
       基于这些年的积极探索,在基本形成集数学人才发掘、选拔、培养于一体的新局面后,丘成桐开始遴选并授权部分中学,成立“丘成桐少年班”,探索大中学校合力育人的数学少年人才培养模式。自少年班开设以来,丘成桐多方邀请大学教师为少年班定制开设数学课程,结合相应年龄段知识结构特点和能力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现代数学的热情和好奇心。
      
       “未来,全国每年将有1000-2000名‘丘成桐少年班’的学生,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培育,能从中走出一批世界一流学者。”丘成桐坦率地说,开办少年班不是培养所谓的“天才”。他也呼吁,中学教育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改变培养学生的方法,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好的数学,什么才是真正的研究。
      
       “希望我们培养、扶持的学生是有深度的,以后能够和一流学者一起创造新的学问。”在丘成桐看来,培养高端数学人才,仍要以挖掘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通过长期科学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