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唐玮婕)上海促进外贸稳规模提质量又有了创新升级的政策工具。在昨天举行的金融服务上海外贸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信保+担保+银行”普惠金融贸易融资模式升级版全新亮相,以进一步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升级版不仅把支持的外贸企业覆盖面拓展到年出口规模5000万美元以下,融资期限也可延长至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便于企业合理安排使用融资资金。
据悉,“信保+担保+银行”普惠金融贸易融资模式是上海在2020年率先推出的稳外贸金融服务举措,被纳入当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稳外资、稳外贸15条”,在全国复制推广,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和政策性融资担保资金的增信作用,促进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共有1536家上海企业获得103亿元的贸易融资便利支持。
在本市相关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市融资担保中心,以及工农中建交等10家银行紧密合作,此次创新升级“信保+担保+银行”普惠金融贸易融资模式,推出“信保融资服务上海外贸高质量发展三方合作名单(2024版)”,上线“上海单一窗口”信保融资服务外贸高质量发展平台,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主动提供“全线上、免抵押、低成本”便捷金融服务,通过开展批量线上主动授信,推出“外贸批次贷”担保产品等,进一步提升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便利性。
与原有模式相比,此次“信保+担保+银行”普惠金融贸易融资模式升级主要体现在五方面:
一是覆盖广、门槛低。支持的企业覆盖面从原有年出口规模3000万美元以下拓展到年出口规模5000万美元以下,并通过保单情况、连续出口情况、失信排查、银行授信等指标严格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享受信保和担保双重保障,融资无需再额外提供抵押和担保。
二是批处理、审批快。市融资担保中心把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外贸批次贷”企业库,并提高代偿上限;相关银行确定针对性融资方案,并优化审批流程,通过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开展批量线上主动授信。
三是成本低、保障高。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出口规模500万美元以下小微企业的投保、担保、贷款均有政策支持,成本极低,而且在信保和担保的加持下,企业应收账款和银行贷款资金安全得到双重保障。
四是期限长、服务强。升级后企业融资期限从2至3个月的贸易融资可延长至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便于企业合理安排使用,并通过工农中建交等10家银行遍布全市的网点获得优质便捷服务。
五是更精准、更便捷。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完成了系统功能的开发上线,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现政策精准送达,实现投保、融资、审批一键办理,企业融资便利性进一步提升。
目前,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服务企业已超1.3万家。截至11月末,分公司实现全口径保额528亿美元,其中支持外贸出口429亿美元,支持企业数达13075家,新增4065家,政策受惠面不断扩大;积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对外经贸合作发展,累计为15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576家上海“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出口支持保障;服务上海民营企业突破1万家,支持出口21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