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一琼 祝越 王嘉旖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上海考察指导,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上海发展作出新的战略擘画,在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十分重大的里程碑意义。
总书记对上海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深刻回答了新征程“建设什么样的上海、怎样建设上海”这一根本问题,明确了上海发展的政治站位、总体定位、实践落位;也是对上海现代化建设的领航定向、精准把脉,为上海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
坚定信心、奋力一跳。看准了就抓紧干!
昨天,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决定》。
深入学习研机析理,增强信心鼓舞干劲。结合讨论,市委委员们认为:《决定》牢牢把握“四个放在”的政治要求,为上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进行战略谋划,逐一定目标、明路径、提措施。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需要在深化转化上下功夫,拼尽全力奋力一跃,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同时,保持战略定力,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一棒接着一棒干,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抢抓重大战略机遇,知重负重顽强拼搏,埋头苦干善作善成,以实干实绩实效加快把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
下先手棋,打主动仗
“五个中心”建设对上海而言,是抢占先机的“先手棋”,是决胜未来的“主动仗”。习近平总书记对“五个中心”建设逐一把脉,对每个“中心”建设提出新的目标要求。这要求我们整体谋划、协同推进,同时也想深一层,聚焦“全球要素集聚和资源配置能力”“全球经济治理能力”等尚存的短板,让“五个中心”建设实现整体突围跃升。
市委委员、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认为,科创中心建设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是关键,要加大力度实施“基础研究先行区”计划,支持青年科学家勇闯无人区;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下好先手棋,强策源、促转化应“两手抓”。市科委今年推出《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旨在孵化更多世界级领军科技企业,让投资人到实验室、学术论文中寻找前沿成果,助力创新主体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市委委员、杨浦区委书记薛侃表示,杨浦将始终把激活创新第一动力作为加快建设“五个中心”的关键一招,提出“创新四力”,即全过程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全方位提升创新产业竞争力、全要素激发创新生态生长力以及全领域彰显创新环境吸引力。比如,统筹好新引进的高能级科研院所等资源,与本地创新资源共同激活创新动能。以上海技术交易所为载体,更好统筹长三角区域科技产业创新,起到龙头带动、示范引领效应。
市委委员、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党委书记程鹏表示,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实践探索。在产业科创深度融合上“聚力先行”,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精准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 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加快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双向链接,率先突破前瞻性、颠覆性技术,转化为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
市委委员、静安区委书记于勇表示,主动服务对接“五个中心”建设,静安要抓好总部经济增能计划、全球服务商计划,发挥这些总部龙头企业对于全球资源要素的配置作用,做深从集聚到辐射的大文章。同时依托大数据产业的先发优势,深耕数字经济领域的硬科技、新赛道,对于排摸出的155家有成长潜力的本土企业,“一企一策”展开服务,助力涌现更多“独角兽”。
吴淞口正着力打造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邮轮运营总部基地和以“邮轮、游船、游艇”为主题的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市委委员、宝山区委书记李晨昊表示,宝山区将不断拓展延伸邮轮产业链,持续优化邮轮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推动邮轮产业要素集聚,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重点突破,系统集成
规则博弈是当今世界十分重要的博弈。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把一系列改革开放任务交给上海,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希望上海对接高标准国际规则,闯新路、试制度。在市委委员们看来,《决定》对总书记强调的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临港新片区压力测试、制度型开放等作出部署,突出了首创性和引领性,既强化重点突破,也注重规则对标、系统集成,为上海继续当好排头兵和先行者提供了更直接的指向和路径。
坚定不移地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为全市经济发展挑大梁作贡献。市委委员、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代理区长吴金城表示,今年以来,浦东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大力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截至目前,98项授权清单项目已完成39项,今年年底前还有望落地20项。下一步,浦东将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在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数据流动、增值电信等领域加大压力测试,率先实施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推进相关的“边境后”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中心功能区,加速推动内外贸易一体化试点落地。在临港新片区率先开展压力测试的基础上,期待浦东新区全域能稳步加快首创性、引领性探索,一体化探索高水平改革开放。
市委委员,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贺青认为,要扎实推进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聚焦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实现新突破、新作为。一方面不断增强科技、效率、人才、品牌等关键要素,提升国有企业增长动力。同时,切实发挥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等作用。结合上海实际,要加快科技创新,将其与制度创新联动发力;突出优化产业布局,坚持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突出提升监管质效,加强党的领导等,抓好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实落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增强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是上海全面提升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市委委员们认为,《决定》既把握了凸显红色文化,守住根和魂;也阐释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者交相辉映;更明确了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发力点和突破口。这需要我们久久为功、绵绵用力,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贡献。
市委委员,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方世忠提出,强化上海城市的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不仅关涉“五个中心”之间的相互赋能,更是“五个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之间的相互赋能。这需要我们以更强文化自觉,传承弘扬文脉。比如,推进城市文明探源工程;凸显红色文化,通过更多文博美展推进党的诞生地弘扬创新工程。同时要创新制度和举措,全力赋能城市文化消费。比如,艺术品交易就有相关政策的突破和创新,在电竞方面则要打造完整的生态链等。当下,“意义消费”不断增长,需要大力提升城市美育,通过打造国际节展赛会的品牌矩阵,更大地释放吸引力,以文化赋能消费。
历经两年时间升级改造的上海书城,在保留丰富阅读功能的同时,融入展览、剧场等文化设施,实现从图书卖场到文化空间、生活美学磁场的跃升。市委委员,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芸表示,上海报业集团以上海书城等项目为抓手,打造有竞争力的文化平台,在文化新消费、文化功能建设、文化品牌建设中体现新贡献。
对于年轻人要加强文化兴趣和价值追求的引导。市委委员、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指出,思政课要向社会实践延伸,将更多生动的生活学习场景转化为思政课堂,从而增强优质文化内容的影响力、吸引力。市委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表示,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华东师范大学将继续以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江南文化研究院等为载体,引育一批优秀作家学者,持续深化研究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守好文化阵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大处着眼,细处落笔
有大格局、大视野、大思路,也善于在细微处落笔,绘好“工笔画”。
市委委员们认为,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这是超大城市治理广泛而深刻的理论和实践命题,需要我们从大处着眼,有科学前瞻性规划,也能秉持精细化思维、练就“绣花”功夫,在解决桩桩件件“关键小事”中,更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能快则快,能多做就多做一些。市委委员、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书记、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主任胡广杰表示,将聚力提品质、惠民生,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两旧一村”改造和外滩第二立面等重点区域更新项目;全面提升居住环境品质,全力推进民心工程。特别是加大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筹措建设力度,加快完善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同时,聚力促转型、强治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上海市绿色建筑条例立法,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精细化管理、数字化转型中。
联想到近日寒潮下的街面巡查,市委委员,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蒋蕊颇有感触。她说,民政工作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牢牢兜住各类困难群体,完善优化基础保障制度。巧借数字技术手段,如今社会救助网不断优化,能够科学精准界定救助对象。同时,民生服务也能转化为新兴消费增长点。以养老服务为例,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优化服务供给,撬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
市委委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佳瑛表示,针对明年高校毕业生群体,如何做好访企拓岗、职业技能培训和提升,都面临着新挑战。上海人社部门将加强就业指导、关口前移,对新职业(工种)进行相关职业指导。同时,将健全市场化引才机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优势,大力集聚海内外各类优秀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