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12-15 第27,809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要闻

白色窗框外伸0.7米,楼宇降耗减碳增绿

长宁区引入专业力量参与认证标准制定,推动建筑主体自身节能

朗绿科技办公楼屋顶花园和屋顶光伏相得益彰。
       ■本报记者 苏展
      
       建筑也可做“绿色体检”。
      
       一栋楼能耗高、花费大,背后原因何在?建筑“绿色体检”,即对建筑的性能、系统、使用状况进行检测,找准“病因”,制定相应解决方案,施行量身改造让楼宇成为“近零碳建筑”。这是上海朗绿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绿科技”)在建筑节能降碳领域的最新探索。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建筑领域节能。长宁区曾于年中发布面向全市的“CN100建筑碳中和倡议机制”,推动建筑主体优先自身碳减排,并通过碳抵消方式中和其不可避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绿色转型并非一蹴而就,也强调“先立后破”——更多发挥经营主体作用,借助市场无形之手,调节和改善建筑节能降碳领域的发展态势。
      
       “CN100”相当于一种认证。长宁区城市更新和低碳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冒勤告诉记者,这是一种市场化机制,其评价标准是在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设立的团体标准,评价方式遵循市场公认的原则,有助于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显示度,从而进一步转化为市场价值。
      
       朗绿科技就被视作“重要的第三方力量”,参与“CN100”制定,也成为首批加入“CN100”的企业之一。
      
       “匠心”集成,楼宇建筑能耗降低50%左右
      
       这不是普通的屋顶花园。
      
       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朗绿科技办公楼屋顶上,一根根白色钢立柱撑起500平方米的光伏板。首席技术官谢远建注解,光伏发电、储能结合智能化系统,实现对电力的柔性控制,“储存双休日消纳不掉以及波谷时段剩余电力,挪用至高峰用电时,从而减轻电网压力。自产的光伏发电可以覆盖建筑体30%的用电量。”
      
       总面积5700平方米的楼宇里安装有580多个传感器,用来探测室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屋顶上还立着一个小型气象站,感知楼宇周边气候变化——这些数据支撑了智能化系统的运行。
      
       建筑外立面,一扇扇窗户被嵌入一个个白色方框。这些方框样式的建筑构件从立面向外延伸0.7米左右。这“0.7米”充分考虑到四季太阳光照变化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夏季用于遮挡骄阳,冬天则让暖阳照入室内,找到遮光和采暖对能耗影响的平衡点。
      
       此类“匠心”在楼宇中集成,建筑能耗降低50%左右,也成了朗绿科技为“近零碳建筑”提供的由简到繁的梯度解决方案。
      
       对企业来说,“近零碳建筑”的改造意味着成本上升,直接面对的就是资金压力。要不要做、做到什么程度首先是一笔经济账。谢远建这样阐释,最简单的方式是投入建设智能化平台外加一些感应设备,精准管理能耗,“这种方式带来的节能收益立竿见影,比较容易接受”。
      
       屋顶光伏实践,给商业模式合理性带来参考
      
       遵循市场规律,体现在对技术能否实现和市场回报的准确把握。
      
       以屋顶光伏为例,建筑体本身负重能否承受搭建光伏板的重量?渗水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多层建筑与高层建筑能够做光伏的屋顶面积的百分比差异很大……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屋顶光伏要根据建筑体先天资源禀赋量身打造,最好通过专业力量进行资源整合。将安装光伏板、渗水工程、储能工程集成一起,并结合屋面的工作生活场景进行,规避单体工程顾此失彼的缺陷。
      
       “经营主体参与政府标准制定的方式值得参考。”谢远建认为,实践案例能对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商业模式的合理性给出有意义的参考。
      
       以市场化为标识的“CN100”机制中,认证标准中有诸多对经营主体利益的考量。“前提是,经营主体要认识到未来碳价增值的可能性。”冒勤举例,比如节能改造投入遵循4至6年投资回报的期限,又比如获得认证的建筑经营主体可为有需求的租户提供碳中和的租赁空间,增加楼宇对租户的黏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