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12-10 第27,804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8版:文汇理论/学人

二十四节气如何英译

明·赵左《雪蕉朱竹图扇页》 上海博物馆藏
       ■曾泰元
      
       二十四节气的英译还处于调整的阶段。有几个已逐渐形成共识,包括雨水、谷雨、白露、寒露。有几处英译或可再行推敲,包括芒种、惊蛰、清明、小满、处暑、霜降。
      
       大雪已至。回想近两年前的北京冬奥会,于立春开幕,仪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仍令人回味。不久前的杭州亚运会在日期的选择上也蕴含了节气的考虑,2023年9月23日秋分开幕,10月8日寒露闭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近年来关注度大增,2016年底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过,在非遗官网上,未见二十四节气英译的完整列表,只见节气之首的Beginning of Spring(立春)和节气之尾的Greater Cold(大寒)。而这里“大寒”的英文就和北京冬奥会所用的Major Cold不同。
      
       这也是我看冬奥开幕式节气倒计时的一个印象──某些节气的英译,似乎和传统译法不同,比如小暑、小雪、小寒用minor来译“小”,大暑、大雪、大寒用major来译“大”。而传统的策略经常是用slight来译“小”,用great来译“大”。
      
       事实上,在以上两个“大寒”的译法之外,还有其他译法,如传统上多用Great Cold,还有1975年梁实秋《远东英汉大辞典》的Severe Cold。
      
       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是深入民间、影响生活的日常术语,术语的英译不统一,或恐造成对外传播的障碍。
      
       那么,英语世界出版的工具书有无收录节气?传统权威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收了,是放在calendar(历法)词条底下的Chinese calendar(中国历法)里,以一个组成部分介绍的。“节气”是solar term(字面义“太阳期”,指太阳历的一段15天左右的时间),“二十四节气”是24 solar terms,这是沿用已久的标准答案,也是冬奥会采用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节气”用语不同,是meteorological cycle(“气象周期”,指二十四节气的体系),或是point(“点”,指节气点或其所在的节气日),抑或是period(“期间”,指15天的节气期)。网络时代的百科新宠“维基百科”也收,它以独立词条收了solar term,内容全面,宏观微观兼具,个别节气也都有独立的词条,内容丰富而专业。语文词典几乎不见节气的踪影,唯一的例外是词语至尊的《牛津英语词典》。在其收录的茶叶术语young(雨前的)里,提到了中国的Grain Rain(谷雨),称其乃4月末、5月初的solar term(节气),并以halfmonth(半月)来注释。
      
       我们自己也有多种节气英译的版本。北京冬奥版是经各方专家审慎研究定案的最新结论。中国气象局版是由节气的主管部门审定发布,有其规范性的色彩。“术语在线”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规范术语的数据中心,汇整了相关专业的建议。工具书有数部权威的汉英词典。
      
       可见,二十四节气的英译还处于调整的阶段。更早之前的姑且不论,仅这短短的数十年间,个别节气的英文名称几经变动,上网搜索,还能发现其他不同的版本。
      
       译无定法。我便不揣浅陋,略陈愚见,抛砖引玉。
      
       我认为节气英译宜采用以下几个大原则:以名词短语来译;尽量采用基础词汇;自成体系的节气采取一致的译法;过去的译法如已形成共识,尽量尊重,不另起炉灶。
      
       先来谈谈“二分二至”的英译。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也是国际术语,夏至Summer Solstice和冬至Winter Solstice是标准答案,沿用。春分有Spring Equinox和Vernal Equinox两种主要的说法,采平易通用的Spring Equinox。秋分有Autumn Equinox、Autumnal Equinox和Fall Equinox三种主要的说法,采平易通用的Autumn Equinox。另外,March Equinox(三月分点,春分)、June Solstice(六月至点,夏至)、September Equinox(九月分点,秋分)、December Solstice(十二月至点,冬至)是为了平衡南半球观点的说法,我们在北半球暂不考虑。
      
       “四立”的英译。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立”用beginning,不用start。这两个表“开始”的英语单词基本同义,但词频以beginning为高,更基础常见。
      
       “三小三大”的英译。小暑、小雪、小寒的“小”用minor,大暑、大雪、大寒的“大”用major。小和大是反义词,英文有许多选择,但节气的大小指的是相对程度,用比较级色彩的lesser/greater或minor/major或许较为合适。这两组反义词的语义近似,lesser和minor都有“较小的;次要的;轻微的”之意,greater和major都有“较大的;主要的;重大的”之意,但minor/major的词频比lesser/greater高,更为常用,所以小暑Minor Heat,小雪Minor Snow,小寒Minor Cold,大暑Major Heat,大雪Major Snow,大寒Major Cold。
      
       另有几个节气的英译已逐渐形成共识,可以沿用,包括雨水Rain Water,谷雨Grain Rain,白露White Dew,寒露Cold Dew。
      
       芒种虽然各路专家多译为Grain in Ear,北京冬奥会亦采用,但这个共识有待商榷。
      
       Grain in Ear(字面义“谷物结穗”)的grain是“谷物”,ear是谷物的“穗”,in ear(又作in the ear)是“结穗”,不过这个说法容易引起误解,让人以为是耳朵里有谷粒。芒种的意思是有芒作物已经结穗,籽实黄熟要尽快收割,下一拨作物可以播种了。Grain in Ear只翻译了“芒种”前一半的“芒”,后一半的“种”并没有交代。“芒种”的意涵丰富,连中文都需要背景说明,英译若想一次到位,难度较高。何妨采取直译,把它翻成Awn and Sowing(“芒与种”),忠实传达“芒”(awn)和“播种”(sowing)这两大核心概念。
      
       还有几处英译也可再行推敲,包括惊蛰、清明、小满、处暑、霜降。
      
       惊蛰,传统的英译多强调昆虫苏醒(Awakening of Insects),然而入蛰者不只昆虫,只提昆虫似嫌狭隘,重点若放在蛰伏,就能避开动物种类之争。惊蛰是蛰伏过冬(hibernation)的动物惊起活动,因此惊蛰可译为Awakening from Hibernation(字面义“从蛰伏中苏醒”),也可译为Emerging from Hibernation(“从蛰伏中出来”,即“出蛰”)。美中不足的是,awaken(醒过来)和emerge(现身)这两个动词都没有“惊”的含义。若要二选一,awaken的词频低,相对罕用,emerge的词频高,相对常用,而且to emerge from hibernation(出蛰)是hibernation的常见搭配(“入蛰”是to go into hibernation),因此我建议把惊蛰译为Emerging from Hibernation。
      
       清明,指的是此时草木萌翠,春意盎然,大自然清洁明朗。常见的Clear and Bright和Bright and Clear词序不同,都表达了“清洁明朗”之意,但都是形容词,用来作节气译名比较不妥。另译Pure Brightness(“纯净明亮”)是名词,意思到了,也是英译唐诗“清明时节雨纷纷”时许多西方汉学家采用的说法,北京冬奥会亦采用。
      
       小满,指的是此时谷物“小得盈满”,籽粒逐渐饱满,但尚未黄熟。北京冬奥会作Grain Buds。但我认为,“满”作full,浅显直接。“小”在这里有“略少于”“将近”“几乎”之意,可以对应到英文的near(副词nearly的形容词形式),因此建议“小”用near,“满”用full的名词形式fullness,把“小满”译为Near Fullness。倘若破格直译为Small Full,也不失为一个文化传播的策略。
      
       处暑,指的是暑气至此而止,两个常见的英译是End of Heat和Limit of Heat,二者以End of Heat为佳,因为end(末端;尽头;终止)比limit(界限;限度;极限)更接近“处”的原意。除此之外,limit恐怕会让人想到极限、极值,造成误解,错以为处暑是炎热的极值,也就是最热的那一点或那一天。处暑,我建议用End of Heat。
      
       霜降,指的是露结为霜,黄河流域在此时一般会出现初霜(first frost)。常见的英译多半用了descent(下降)这个关键词,然而在英文的逻辑里,霜不是下降的,霜是“到来”的,动词用的是arrive或come,翻译“霜降”时,可把动词改为名词形式,译为Arrival of Frost(“霜之至”)或Coming of Frost(“霜之临”)。若要二选一,因为coming比arrival浅显,所以我建议把“霜降”译为Coming of Frost。
      
       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色,文化特色词的翻译以音译最为常见,放眼世界都是如此。用汉语拼音来英译节气,理所当然,不过这需要文化实力的累积,需要一定时间的等待,强求不来。即使未来音译的节气成为正式的英语单词,依旧需要英文的解释和定义。英译的斟酌推敲仍有其价值,还是一条不可绕过的必经之路。
      
       (作者为上海杉达学院英语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