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走在前列不辱门楣,不断创造无愧于党的诞生地的党建业绩。
上海,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党建工作高度重视,念兹在兹。
此次考察上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根本保证。
这是新征程上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抓全管总”的指向和要义。
这也应当成为“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的火热实践中,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种自律、自省和自觉。
殷殷嘱托,饱含深情也寄予期待。
纲举目张,鼓舞士气也明晰路径。
责重山岳,更需要我们拿出不一般的状态、探索和担当。初心之地抓党建,抓出高质量,实现高效能。
探索上再出新。这考验着机制创新力——把握超大城市特点,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和模式,用改革的精神做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建不断“上新”,深嵌经济社会发展的跃动脉搏,下更大功夫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
年税收百亿元楼宇成立楼宇联合党委,组织覆盖与服务同步推进,党建和经济迈入“互利共生”良性循环;“网红”街区创设独立党支部,兜住“散装”于沿街店铺的闪闪红心;大数据奔涌的科创园区,党员和党组织只有“一个对话框的距离”;园区“混搭”社区,区域化大党建聚出活力与“黏性”。更多临时党支部嵌入旧改一线、老房加梯等民心工程、民生实事攻坚“啃硬”一线,安扎网络平台、骑手驿站,将党的组织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
担当中再求实。这讲求着实践穿透力——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始终把人民置于价值序列首位,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强化全球视野、战略思维、专业能力,不断增强对改革发展技术逻辑、市场逻辑、治理逻辑的把握。
结合当下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把心贴近人民,以实干求实绩,依托全市范围内1.2万个党群服务阵地以及“15分钟党建服务圈”,实现党建资源和党建效能更强的融合、落实与穿透。汇聚资源、寻找抓手、创新路径,在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主战场、建设人民城市的最前沿、赓续红色基因的第一线,锤炼自我历练本领,帮助群众解难破题,也为高质量发展拓路开局。
状态上再鼓劲。这强化着内省自驱力——响鼓重锤,驰而不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始终紧抓“关键少数”,在实战中磨砺校验干净担当、敢闯敢试、善作善成的干部队伍特质,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用好一大会址等红色资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扎紧制度笼子,敢于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新。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持之以恒改进作风,为上海继续当好排头兵、先行者提供坚强保障。
超大城市党建,做实了是生产力,做强了是竞争力,做细了是凝聚力——呼唤更强烈自觉、更务实举措、更有力行动。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