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12-03 第27,797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要闻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100强(2023)》发布,京沪位居全球前10,长三角呈现集群效应

中国科创中心竞争力强劲,23个城市跻身百强

       ■本报记者 储舒婷
      
       中国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标全球版图究竟进展如何?昨天,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在2023国际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发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100强(2023)》和《中国科技创新中心100强(2023)》。报告显示,美国有26个科技创新中心入选全球百强,中国入选数量从2022年的20个增加到2023年的23个。
      
       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理事长杜德斌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全球百强榜中,北京、上海分别位列第4、第10。其中,上海新增15家全球独角兽300强企业,增量位居国内第1、全球第3。“培育更多的‘好苗子’即创新引擎企业,是上海推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发力点。”杜德斌说。
      
       全球科技创新版图“大三角”格局持续强化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科技创新活动的集中地、全球科技创新要素的蓄水池和全球创新网络的集散中枢。综合排名前10位的全球科创中心依次为:旧金山-圣何塞、纽约、伦敦、北京、东京、波士顿、巴黎、首尔、洛杉矶、上海。
      
       据介绍,课题组聚焦创新要素全球集聚力、科学研究全球引领力、技术创新全球策源力、产业变革全球驱动力、创新环境全球支撑力五大维度,对全球140个城市和中国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从中分别遴选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百强和中国科技创新中心百强。
      
       测评结果显示,综合排名前100强中,有95个城市位于欧洲、北美和亚太这三大区域,其中,33个在欧洲,30个在北美,32个在亚太。这三大区域进入100强的城市数量整体比去年增加2个,表明由北美、欧洲和亚太控制的全球创新“大三角”格局进一步强化。
      
       在前30强中,美国占12席,其中,旧金山-圣何塞作为全球最为顶尖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毫不动摇。中国在前30强中占5席,仅次于美国。其中,北京综合排名由2022年的第5上升至第4,超越东京位居亚太地区首位,同时继续在科学研究全球引领力这一维度上位居全球首位。北京在多个关键指标上取得了出色成绩,其中科学论文国际合作量排名第3,被引论文国际引用量排名第1,高被引论文发表量排名也由去年的第5位上升至榜首。
      
       上海保持全球第10位置,并在多项指标上表现亮眼。杜德斌介绍,中国科技创新中心100强测评中,上海在产业变革控制力上位居全国第1,如上海拥有5个国家特色产业集群、4个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和20个国家新型工业示范基地,皆位居全国第1。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和大科学装置数量也都位居全国第1。
      
       中国科技创新中心高度集中于城市群地区
      
       10年来,上海、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先后制定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实施规划。武汉、广州、西安、杭州、合肥等城市也都先后提出建设具有全国或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
      
       华东师范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邢和祥称,中国科技创新中心、特别是高等级科技创新中心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和长江经济带,构成了沿海和沿江的“T”字架构。综合排名前100名的科技创新中心,有78个位于东部沿海和长江经济带,前30强中更是有24个位于上述两个地带。
      
       同时,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在19个城市群地区高度集中。综合排名前100强中有96个城市分布于大城市群地区,其中45个分布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综合排名前30强科技创新中心,全部位于胡焕庸线东侧。但是,胡焕庸线以西,有5个城市进入综合排名前100强,其中兰州(40名)、乌鲁木齐(43名)、银川(67名)、呼和浩特(72名)、包头(79名)。
      
       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呈现“雁阵集群”效应
      
       测评结果显示,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呈现出明显“雁阵集群”效应,共有5个城市进入全球前100强,其中上海和杭州进入全球前30强。同时,有28个城市进入中国前100强,其中上海、杭州、南京和苏州进入前十,处于第一方阵;合肥、无锡、宁波和常州进入前30,位列第二方阵;徐州、南通、温州、嘉兴、绍兴、芜湖、镇江、湖州进入前50,位列第三方阵;扬州、泰州、金华、盐城、连云港、台州、滁州、蚌埠、宿迁、淮安、衢州、马鞍山进入前100,位列第四方阵。
      
       邢和祥认为,统筹推进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统筹推进中国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关键抓手。而长三角地区城市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也展现出不同的发展优势。杭州和苏州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创业活力,如杭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近两万五千家,以绝对优势位居全国第1;苏州的众创空间数量高达260多家,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2。南京凭借优越的产学研合作表现,在创新生态营造力上位居全国第4,在长三角地区位居第1。合肥和芜湖在研发投入强度上高居全国前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