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庭婷
当地时间11月30日至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召开。本次大会主题为“团结、行动、落实”,将首次全面盘点《巴黎协定》实施情况,制定大幅减排的行动方针,并加大对气候变化相关议题的投资。
《公约》秘书处指出,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在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举行,这是兑现气候承诺和防止气候变化最严重影响的决定性时刻。本次会议也因此备受关注,外界期待会议充分响应发展中国家和脆弱群体的关切,并找到关键问题的切实解决方案,大会也被视为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以来最重要的气候会议之一。
全球减碳进展缓慢,未达到减排目标
依据《巴黎协定》第十四条的规定,《公约》缔约方会议应在2023年进行第一次全球盘点,此后每5年进行一次,旨在评估实现《巴黎协定》宗旨和长期目标的集体进展情况。这意味着全球将首次对自该协定达成以来在遏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成果进行全面盘点。本次全球盘点主要关注减缓、适应和融资三个方面。其中,减缓是指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速率;适应是指采取切实有效的调整与适应行动,降低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融资是指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支持。
在过去的两年里,相关各方一直积极收集数据并进行技术评估,为全球盘点做准备。全球盘点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21年11月的COP26开始至2023年6月的波恩气候会议结束。其间收集了来自全球各国及联合国相关机构的情况,用以产生至少13份关于温室气体排放、适应能力和财务总体影响的综合报告。
第二阶段是从2022年开始到今年年中结束的技术评估。这个阶段在时间上与信息收集阶段重叠,两个阶段之间存在互动。技术评估是将第一阶段收集的信息汇总,并形成综合报告,一份科学综合报告已于今年9月发布。该阶段由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两方共同管理。第三阶段即为对报告进行审议的阶段,这一阶段在COP28中进行。
报告初步显示,全球减碳进展相对缓慢,平均气温不断刷新,未能达到《巴黎协定》的减排目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期发布的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也显示,从2021年到2022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1.2%,创下574亿吨二氧化碳的新纪录。在当前排放量的基础上,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减少28%,才能实现《巴黎协定》中到本世纪末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的目标,要减少42%才能实现1.5摄氏度目标。
各方在关键问题上仍难形成共识
本次大会除了要完成首次全球盘点,还需要解决一系列关于落实的问题,重点讨论包括减排与能源转型,适应与损失和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问题。
本次大会将总结关键信息,并将加强行动以及提供财务和技术支持。尽管全球盘点的初步成果草案在今年的波恩会议上已经讨论过,但最终成果仍待决定。各方在关键问题上至今难以达成共识。总体上,发达国家更注重加速能源转型,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发展中国家则更看重自身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的能力,以期获取更多的转型资金,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消除贫困、保障就业、发展经济等需求间寻求有效平衡。例如,欧洲希望能通过COP28推动设立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旨在将可再生能源容量增加三倍;而来自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的58个国家组成的气候脆弱论坛(CVF)则主张为贫困国家争取更多资金。
在能源转型方面,围绕化石能源的博弈仍是各国难以形成共识的主要争论点之一。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和推广可再生能源是能源转型的两种主要路径。目前,COP28主要国家在“2030年底前将全球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两倍、效率提升一倍”目标方面基本形成共识,但在是否或如何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方面仍存在分歧。
在技术方面,各方对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成本控制也存在不同看法。今年,欧盟提出“全球逐步淘汰未经处理的化石燃料,并在短期内达到其消费峰值”的倡议,提倡化石能源大国利用碳捕捉技术减少碳排放,但目前这项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面临技术和成本上的挑战。此外,在转向清洁能源方面,许多净零技术还处于不成熟甚至是理论或实验阶段,能否快速有效地支撑能源转型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但在极端气候条件加剧的现实情况下,当下需要各国携手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发达国家需要更快地推进减排步伐,尽早实现净零排放承诺,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则需要在满足自身紧迫发展需求的同时,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总体而言,尽管国际社会已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所行动,COP28也可能会达成初步加速减排决议,但具体承诺能否顺利落地还将受到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要实现《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