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11-28 第27,792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教卫

老年免费体检可筛查认知障碍、白领下班后能去做康复

上海“宝藏”社区医疗服务持续上新

①护士刘静翻开一本相册,对每一名住院患者的故事如数家珍。②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居民正在进行康复训练。③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个空中花园,由住院老人共同打理,还有一份值日生表。均本报记者 唐闻佳摄 制图:张继
       ■本报记者 唐闻佳
      
       在社区里可以预约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专家的认知障碍门诊,近来,全市首家社区认知障碍门诊在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地。这里还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把脑健康筛查融入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通过量表测定、脑电图检查、基因学检测等筛出的高危和疾病人群还能接受三级转诊、社区随访、康复训练的“防、筛、诊、治、康”闭环服务。
      
       不仅如此,“白领”们下班后去社区看康复门诊的诉求也能实现了,在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来开启的“夜门诊”受到诸多附近“上班族”的欢迎。
      
       记者近日跟随上海市卫健委走访黄浦区社区卫生机构获悉,黄浦区呈现人口老龄化趋势显著,以及楼宇密集度高、职业人群聚集两大特点。围绕区域人群特点与需求,黄浦社区医疗的“宝藏”服务持续“上新”。
      
       做优“为老”大文章,认知障碍防治模式引洋专家探访
      
       “新年里,我想穿上新衣服,拍张美丽的照片做个留念”“我想吃一口城隍庙的小笼包,想家了”……护士刘静翻开一本相册,对每一名患者的故事如数家珍。这是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年来每年新年的“保留节目”——给患者拍新年照。
      
       “豫花园”“侭安居”“心灵驿站”“生命树”“豫见”邮箱……这家市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一步一景。“我们中心2012年被列为市政府实事舒缓疗护项目首批试点单位,2020年建设成为黄浦区安宁疗护中心,这里的许多布置都是我们想努力为终点前的生命赋予更多人性与温度。”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扬说。
      
       随着全市启动社区康复中心建设,瞄准上海尤其是黄浦区老龄化加剧下的新需求,这家社区医疗机构又开始探索起社区认知障碍康复服务。
      
       今年2月,这里邀请到瑞金医院神经内科王刚教授团队来院开出全市首家社区认知障碍门诊,中心也为此配套组建了由西医、中医、康复、护理、药学、检验、心理等多学科组成的协作团队,并打造出“豫见你”认知康复训练区、“豫乐汇”老年综合活动区、认知运动示范体验区、生态绿植园艺区、记忆咖啡馆等,希望帮助老人“感受自然、触碰记忆、体验日常、回归生活”。
      
       以社区为起点的认知障碍防治“豫园模式”一定程度上纾解了既往认知障碍人群“筛而不管、识而无医”的困境,也正因此,这里的工作吸引荷兰、日本的康复专家关注,前来探访。
      
       有人常驻、有灯常亮,社区主动延时服务暖人心
      
       对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金迎来说,这一年也迎来许多改变,中心改扩建后,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从3916平方米增加到8324平方米,实际开放床位数从50张增加到100张,在设备配置上,除了常规心电、影像、检验、超声、心电监护仪等,还配置了全套智能康复设备、雾化仪、肺功能仪、CT、双能X线骨密度仪、中医诊疗等医疗仪器设备。
      
       “我们中心现在已经是全年无休!”金迎告诉记者,为满足不同人群寻医问诊需求,中心调整医疗资源、延长就诊时间,在原有的中午连续门诊基础上,推出了门诊延时服务,包括工作日夜间延时和周末延时。目前,该中心的“夜门诊”开设有全科门诊、中医适宜技术、康复理疗、护理服务,实现辖区居民上班、上学、看病两不误。
      
       “我们本来以为傍晚5点到晚上8点这个夜门诊时段可能没什么人,结果口口相传前来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白领下班了来做康复理疗,三小时的门诊时段医务人员非常忙。”金迎很感动,有人总结他们的夜门诊是“有人常驻、有灯常亮”,她说,中心主动延时服务就是希望以优质的服务贴近百姓、温暖人心。
      
       “两个朋友”模式让患者有“医”靠、让医生有支撑
      
       “黄浦区是上海中心城区核心区,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区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黄浦户籍总人口的44%,黄浦区人口老龄化趋势很显著。同时,这里楼宇密集度高,职业人群聚集。”黄浦区卫健委主任王炜说,今年4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进一步提升本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黄浦区结合本区实际制定了区内提升方案,多措并举夯实社区卫生服务网底。
      
       目前,黄浦区共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成市级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7家;9家配置CT,最后1家待场地到位后进行CT采购装配。硬件之外,区内始终在考虑一个问题:如何结合区域人群特点、需求,给予社区医疗机构更多赋能?
      
       王炜说,就在日前,黄浦区卫健委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6家三甲医院进行项目签约,“黄浦区社区专科医联体项目”全面启动,进一步推进三级医院优质资源下沉。
      
       目前,已有10余名全科医生赴仁济医院、市皮肤病医院进修学习;仁济医院前列腺癌社区筛查工作已在半淞园路、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通过一网通办申报皮肤病医院调拨的自制制剂。
      
       王炜表示,黄浦区将构建“两个朋友”医患关系新模式,即“让每个签约对象有一个家庭医生朋友,每个家庭医生有一些专科医生朋友”,据此进一步畅通精准转诊通道,给患者提供更专业、便捷、暖心的就医体验。
      
       此外,考虑黄浦区职业人群聚集特点,王炜谈到,黄浦区将探索“功能社区”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比如,探索将社区卫生服务场所从居民区延伸到楼宇,计划在打浦桥街道日月光中心和淮海中路街道香港广场开展新一轮“功能社区”建设,使职业人群足不出楼即能享受到“身边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