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11-27 第27,791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文化

文学互译架起心灵之桥

“一带一路”国家当代文学精品译库在沪面世

“一带一路”国家当代文学精品译库在上海面世。(出版方供图)
       ■本报记者 许旸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人民,加深相互理解和友谊。”在上海建投书局,“一带一路”国家当代文学精品译库日前发布,“译库”顾问、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说。
      
       这套读物为上海外国语大学重大课题立项,2021年列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倡议组成部分,而文学作为人文交流重要载体,具有独特价值和意义。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院长郑体武教授主编的“译库”目前累计推出八部,包括《1993》《永恒的瞬间》《范妮·欧文》《犬滩歌谣》《总统的猫》《凤凰》《我心中的河流》《永恒的悲歌》,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译库”根据语言文化和地缘因素,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分类为若干区域,并以此区域为基础形成相应若干系列,如“中亚与高加索系列”“斯拉夫东欧系列”“中东阿拉伯系列”“中欧与北欧系列”“东南亚与南亚系列”等。“译库”中的部分作品反映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当代生活,以长篇小说为主。业内评价,“译库”填补了对一些国家文学尤其是当代文学翻译介绍的空白,对于增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是心灵的窗口,是民族性格、文化传统乃至国家精神的生动写照,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关切,总是会在相当程度上,以艺术的方式,通过重大事件的书写和日常生活的描绘,具体而微地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反映。”郑体武表示,“译库”出版旨在通过文学作品让更多人了解“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文化、历史和人民,进一步推动我国和相关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译库”译者代表、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白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贝文力谈到,“民心相通”既是“五通”组成部分,也是其他四通的主要基础,增进“民心相通”、深化相互认知、构筑心灵之桥的重要有效方法之一是文学的互译。“文学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优秀文学作品反映了民族历史进程、生活状态、精神面貌和理想追求,也是认识了解这一民族和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媒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西班牙皇家学院外籍通讯院士陈众议教授,分析了不同文化和文明形成的缘由,指出文学是不同国家、民族相互了解和心灵相通的纽带。他表示,“译库”作品皆为新译新作,相对于市面上已有旧译编纂来说更为可贵,其成书艰难程度可以想象。但文化的积累,文明的借鉴、互鉴,正是基于这样的艰难困苦才能开花结果。
      
       “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的演变和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深受翻译文学的影响,翻译家深度介入和塑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作家孙甘露看来,文学作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了解和谅解,他认为“译库”选题新颖、语言明快简约,具有翻译文学的韵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置身其中的世界。
      
       上海翻译家协会会长、复旦大学教授魏育青追溯了“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这不仅是政治、经济和基础设施的联通,更在于人民的互相理解、信任和友谊。他期待,“译库”成为文化交流新纽带,帮助推动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信任,促进世界和谐发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黄卫透露,未来“译库”将扩大规模、持续推进,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事业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