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饰演《虹霓关》东方氏的戏装造型。(上海音像资料馆供图) “梅绽东方——梅兰芳在上海”特展现场。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制图:张继
本报讯(记者李婷)一条时长2分21秒、记录1935年3月梅兰芳访苏时期的珍贵历史影像,将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11月20日揭幕的“梅绽东方——梅兰芳在上海”特展上首次在国内完整亮相。“上海作为梅兰芳访美、访苏的起点和终点,见证了他带领中国戏曲艺术走向世界,在这里首度完整呈现88年前的珍贵影像有着特别的意义。”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长周群华说。
这是苏联著名导演、蒙太奇艺术奠基者爱森斯坦邀请梅兰芳拍摄的新闻电影,内容为京剧《虹霓关》(头本)中的“对枪”一节。梅兰芳上世纪30年代应邀赴美、赴苏演出访问,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据上海音像资料馆副研究馆员虞伟红介绍,梅兰芳在1930年访美时拍摄了第一部有声新闻电影,内容是昆曲《刺虎》中的“饮酒”一节,近些年常现于网络,上海音像资料馆通过多年运营的海外影像采集渠道,取得了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图书馆的展览应用授权。令人欣喜的是,根据梅兰芳在《我的电影生活》一书中的回忆,研究团队发现1935年梅兰芳访苏期间,与电影大师爱森斯坦也曾合作拍摄了有声新闻电影。这条新闻电影曾经在苏联发行,但从未完整地与中国观众见面。
时间回到1935年3月12日,梅兰芳剧团抵达莫斯科开始了在苏联一个多月的访问。虽然访苏日程安排很紧张,但他还是接受了爱森斯坦的邀请,拍摄一段新闻电影。因为此次访苏巡演只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进行,而爱森斯坦告诉梅兰芳,他想把这段新闻影片发行到各地,放映给没有机会看到梅兰芳戏的人。爱森斯坦提出拍摄的是《虹霓关》中的“对枪”一节,因为这场戏的舞蹈性强,更具观赏性,也符合新闻片的节奏。梅兰芳饰演的东方氏和朱桂芳饰演的王伯当的这段对枪舞,连贯、紧凑,有些舞蹈动作必须把两个人都拍进去,才不显出单调和孤立。梅兰芳建议多拍中景和全景,爱森斯坦尊重梅兰芳对保存艺术完整性的建议,但他还是坚持要穿插特写镜头凸显梅兰芳,因为他觉得当地观众都非常渴望能清楚地看到梅兰芳的样貌。
根据相关回忆,在这次电影拍摄的合作中,东西方两位艺术大师,都被对方身上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所打动。京剧演员带妆演戏需要“勒头”,舞台演出的时间有限,但拍电影却难以控制时间,水纱网勒在头上超过五个小时,常人无法承受,但梅兰芳一直坚持。爱森斯坦恳切地告诉梅兰芳,这虽是一出戏的片段,但他并没有拿它当新闻片来拍,而是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