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装备展区的软银集团展台上,一台可爱的智能人形机器人Pepper热情召唤来往宾客。 本报记者 袁婧摄
■本报记者 徐晶卉 王宛艺 王嘉旖
无线心脏起搏器能对话?搭载ChatGPT的人形机器人能互动?肿瘤个体化能精准放射“智”疗?……这一切仿佛在科幻片中,却又真实出现在进博会的展台上。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昨天拉开帷幕。今年的一大特点是技术“秀”起肌肉,当人工智能迈入新阶段,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风靡全球之时,进博会大胆“点击”GPT,秀出浓浓“科”粒度。
进博会里藏着哪些GPT?开幕首日,本报记者分多路探宝。
无线心脏起搏器能对话?
历届进博会上,心脏起搏器都是热点。从首届进博会的全世界最小心脏起搏器Micra,到第三届进博会亮相的全球最小“补心器”……这一关乎生命“跳动”的电子植入性器械,因技术含量太高,全球范围内能掌控、并攻克其难关的企业屈指可数。
今年进博会,心脏起搏器的科创值又升到新高度。在雅培展台,记者看到了全球首款双腔无导线心脏起搏器AVEIR DR,这也是全球目前唯一获批的、在右心房和右心室分别植入设备的双腔无导线起搏系统。今年7月,AVEIR DR已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
“能对话”——雅培展台负责人用3个字描述出这款亚洲首秀展品的神奇之处。起搏器能对话?如何对话?雅培心脏节律管理业务大中华区总经理张焱解释,这一双腔无导线起搏器由AVEIR VR心室设备和AVEIR AR心房设备两部分组成,经微创手术植入心脏后,通过高频脉冲技术,可实现两个设备间的互联通信,实现房室之间的心率同步和调节,实现同步的双腔无线起搏。
要实现对话,可不是容易的事。张焱介绍,在医学界,两个无导线起搏器的持续、无线同步的技术难题一直难以突破,但在具体实践中,超过80%相关患者需要在心脏的两个腔室进行起搏。
技术是王道。“我们研发的特有高频脉冲,可以以人体血液作为‘蓝牙’媒介,在每个无导线起搏器之间传递信息,相互协同。”张焱指着比一节7号电池还要小的起搏器说,别看它很“迷你”,每一个起搏器本身就是边缘计算的站点,实时收集数据并形成信息包,协作沟通以毫秒为单位。而且它还很高效,以平均每分钟心脏搏动75次为准,它一年要感应4000万次。据悉,为了支持双腔治疗,每个植入物都与一个配对植入的装置进行一对一信息传递。
机器人能观察表情变化?
“我叫Pepper,是一款智能人形机器人。”
身高约1.2米的Pepper,因能睁大着眼睛与人们对视,自如地交流互动,一经亮相就成了技术装备展区的“团宠”,萌化了一众人。
它的灵动,来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机敏——头部具有4个全向式麦克风及2个扬声器,能够360度拾取声音;两个2D相机与一个3D立体视觉相机,令Pepper能够观察互动者脸部的细微表情变化,选择回应方式。与去年的“它”相比,更重要的“成长”在于对接了大语言模型的知识库,语义理解更上一层楼。
“当智能机器人邂逅人工智能,奇妙融合碰撞出‘更像人的机器人’。”软银机器人展台相关负责人何奕凡深耕机器人领域多年,“交互能力,是智能人形机器人的最大优势,此次我们将其进一步放大。聪明的大脑加持下,人们会产生同人交流的感觉。”她介绍,此前的机器人,“有点笨拙”的原因在于它的答案都由设计者事先内置于机器人中。现在,大语言模型就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语料库,让Pepper成为了“行走的百科全书”。
Pepper今年还在光明食品集团展位走马上任“点餐员”。去年,可爱的它被光明食品集团一眼相中,今年成为展台一员。它可以通过红外传感器、激光雷达和双目立体相机等多种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感受客人到来,并予以亲切热情的问候。如果来客有试吃需求,可以大胆对Pepper说,机器人头部的4个全向式麦克风能360度采集声音信号,美味即刻就到。
更日常的场景中,Pepper机器人将通过与欧姆龙血压仪等物联网设备的智能互联,实时监测老年人的生理数据,如心跳和血压等,并结合大型语言模型和专业领域模型,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
用“AI科学家”研发新药?
“板凳坐得十年冷”,这句话常用来形容新药研发之困。随着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到来,这一困局有望改变。
“四叶草”内,不少观众的目光锁定于一套微缩模型。这是英矽智能在本届进博会展出的重量级产品——全球首个由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的自动化实验室。从靶点发现、化合物筛选,到个性化药物开发,原本需约50名生物学家组成的实验室,如今可实现全天候“无人运营”。
在实验室负责人曲志虎看来,“AI科学家”们既能不眠不休作战,也能有效避免实验误差,提升数据稳定性。选择靶点时,它们还能不依赖既有经验和偏见,依托基因组学、图像数据、化合物和科研论文等专业数据库,高效地筛选药物作用机制,找到更多原创新药靶点。
虽然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十足,但实验室的掌舵人依旧是人类科学家。所不同的是,这更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知识交叉,创新与实际应用交汇。当大量枯燥的重复劳动被机器取代,实验室需要更多如“会写代码的生物学家”“懂生物医药的IT专家”等复合型人才,帮助搭建底层技术架构、研发算法模型和顶层设计。
相较于传统实验室,由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的实验室更集约高效,其面积有望相当于一个房间的大小。英矽智能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医院拥有丰富的生物样本库、医疗数据库。然而受制于创新转化的距离,这些资源往往处于“休眠期”。“如果顺利将自动化实验室送入医院,将极大便利医学研究和药物研发转化,孵出更多创新成果。”曲志虎说。
一张网覆盖化工厂全生产?
以太网(Ethernet),连线电缆默认设置8根线,连线长度不超过100米。在化工厂,出于安全生产的考量,企业往往选择不铺设过多线缆,但痛点也明显:牺牲了数据的高效传输。
今年进博会上,ABB全球首发了新一代搭载以太网先进物理层技术的测量产品,可实现以太网“一网到底”全覆盖,即便是一些化工厂的危险区域也能够布设,为全流程的智能管理提供扎实的实时数据,方便管理者远程实时监控、读取和分析各类工厂场景,及时做出预判。
展台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新的设想借助的是Ethernet-APL技术,让测量仪表可无缝集成进工厂以太网,实现化工场地安全部署、长距离稳定可靠传输,打通现场与运营管理间信息交互的“最后一米”。
什么是“Ethernet-APL”?就是将以太网延伸到生产过程的现场,设计一个新的以太网物理层,让其满足连线长度长、数据和供电同时传输等附加要求,使之成为用于过程自动化的基于高速以太网的通信协议,实现从现场到云端的无缝融合。
“数据及其传输是工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以太网先进物理层(Ethernet-APL)技术的出现,使数字化工厂实现从管理层、操作层,直至现场仪表和设备层的“一网贯通”。据悉,ABB还将Ethernet-APL技术融入其分布式控制系统,为工业用户提供与现场的无缝通信,这一技术也在进博会展台展示。
精准诊疗有多“智”疗?
精准诊疗,在医疗展区不少医疗器械展品都打出了同一个口号。透视精准诊疗背后的个性化方案,背后都有人工智能的加持。
在瓦里安展台,记者看到了明星展品——第二代Ethos人工智能在线自适应放疗平台。“这是全球同步首发的展品。”瓦里安医疗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张晓用“此时的治疗计划给此刻的患者”来描述这一展品特色。升级后的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全新搭载的“鹰眼”6秒超级影像系统,可依据“敌变我变”快速精准打击肿瘤,将放疗治疗提升到“智”疗的水准。
一位技术人员这样解释,传统放疗的一个“痛点”在于,治疗计划赶不上肿瘤变化,“因为传统放疗是分次的,每次都沿用初始的治疗计划,无法及时应对肿瘤在每次治疗时位置、大小和形态的变化,容易造成脱靶漏照。”在他看来,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根据患者每次躺在治疗床上的实际情况,生成一个全新的治疗计划,但这么做,靠人工无法实时完成。
而进博会上这一展品就能做到“在线自适应放疗”。技术人员介绍,当患者躺在治疗床上时,临床医生可根据治疗时肿瘤的变化,在线快速调整治疗计划,可做到“个体化放射治疗流程全自动化”,标志着放疗技术的再次突破。
在精准诊疗方面,一旁的GE医疗则带来了多模态影像的代表性医疗重器——光谱数字SIGNA PET/MR,也是大有来头。GE医疗中国首席传播官钟路音告诉记者,它搭载的“光谱诊疗系统”,是携手斯坦福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多家全球著名高校和装机用户共同研发的,利用GE医疗专利晶体技术,可实时追踪PET显像过程中达到晶体上的光子能谱,得到更为准确PET定量信息,为针对肿瘤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带来新方案。
围手术期低血压“未卜先知”?
在爱德华生命展台,全新一代血流动力学监护平台HemoSphere病人监护仪摆在C位,它有神奇的预知能力——提前预知围手术期即将发生的低血压可能性,为医生提供参考。
“围手术期中发生低血压是影响患者康复质量的危险因素,它与急性肾损伤、心肌损伤、卒中等相关术后并发症有强相关性。因此,减少围手术期低血压事件的发生,是麻醉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爱德华中国重症监护及血管外科业务负责人朱晋良向记者解释,今年亮相的监护仪搭载了HPI低血压预测指数软件,它的“脑袋”里装着海量历史数据,通过人工智能进行深度学习,“结合实时动脉血压波形信号,这套系统可以预知成人非手术患者未来20分钟内和手术患者未来15分钟内可能发生的低血压事件。
不仅能提供“预知结果”,升级后的它还能做到提供原因和对策。朱晋良说,这套系统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前负荷、后负荷和心肌收缩力等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由此辅助医生在低血压事件发生前了解诱因并提前干预,从而降低可能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心肌损伤等相关术后并发症风险。
除了搭载HPI软件外,新一代的监护仪还兼容多种系统。朱晋良说,平台首次搭载无创Acumen IQ指套传感器,它的作用在于满足了国内临床医生对监护技术无创化、智能化的要求,利用机器学习提供了准确及时的决策依据和充足窗口期。此外,它还可以提供多种血流动力学模块化多参数监护解决方案,使临床医生通过高清触摸屏幕直观导航,实现智能决策支持和个性化患者护理。
数字文创有多潮?
三星堆大师面具香薰、三星堆大师神鸟杯香薰……此次进博会上,冯氏集团展台亮相了不少文创新品。三星堆面具、神鸟这些经典IP经矢量化提取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二次创作,自动生成主题视觉图,并落地多个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案。
数字化供应链能力听起来很抽象,但当它幻化成实物,会发现数字文创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AI技术平台和工具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文创新品设计、开发周期,在创意阶段生成丰富草图,以帮助快速确定不同品类产品的设计方向。”在冯氏集团高级品牌经理简孝儒看来,珍贵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是将人类精神记忆和文明转化为数据记忆、进行永久保存的重要途径,对文化传承和文明延续有重要价值。
三星堆遗址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而冯氏拥有丰富的供应链与渠道资源、产品设计与研发优势,以及在授权业务的成功运营经验。冯氏在结束相关考察后迅速组建团队,确定第一个业务项目——三星堆文创新品开发,助力其创新文创产品的开发,让消费者深入了解和感受数千年前古蜀文化的魅力。
眼下,已有数款文创产品从展品变商品,在博物馆落地。“我们希望将自身优势和历史文化底蕴相结合,共同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