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喜剧》剧照。陈禹州摄 《平如美棠》剧照。 (主办方供图) 制图:冯晓瑜
■本报记者 王筱丽
今晚,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的话剧《静静的顿河》将重磅登陆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部八小时超长巨制时隔四年重返申城,在上海文化广场演出三天,让观众重温经典之作激荡人心的恒久力量。
话剧是艺术节中最受关注的演出门类之一,回看往届,英国国家剧院、巴黎北方剧院、罗马尼亚锡比乌国家剧院等世界名团都曾在这里惊艳登台。“中国原创”亦是不容忽视的亮点,据艺术节展演部负责人表示,将国际戏剧精品带到中国、将中国戏剧推向世界是艺术节的选剧宗旨。今年,包括《老式喜剧》《钟馗嫁妹》《平如美棠》等在内的一批原创新作集体亮相,以温暖的笔触绘就金秋申城舞台的好光景。
“马拉松”戏剧体验回来了
“一生值得体验一次的话剧”“抵达内心的悲壮”……翻开《静静的顿河》评论区,观众写下了对作品的直观感受。虽已过去四年,但该剧上一次来沪演出的景象仍令人记忆犹新:戏剧爱好者集体打卡、马拉松式的超长观演体验、深夜主办方想方设法调度出租车护送观众打车回家的景象,都让《静静的顿河》成为当年申城的“文化现象”之一。
文学底本构筑起了《静静的顿河》庞大的叙事体量和沉静的讲述方式。作品改编自苏联作家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历时14年创作的同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苏联国内战争结束为背景,描绘出哥萨克人民在动荡年代里经历的波折生活以及他们与命运不屈抗争的顽强精神。改编后的话剧围绕着那些简单却非凡的顿河哥萨克人民,讲述了在世界与战争、革命与内战的动荡社会背景下伟大而又具有悲剧色彩的爱情。
与史诗巨作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年轻的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和演出班底。马斯特卡雅剧院创建于2010年,《静静的顿河》是剧院的镇院之宝。剧中的主创则是导演格里高利·科兹洛夫一手带出的表演和导演班学生。《静静的顿河》是这群80、90后的毕业大戏,许多年轻人初次排演《静静的顿河》段落时才20岁不到。此次来到上海,这支斯坦尼表演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学院派团队也会走进上海戏剧学院,分享他们眼中一名优秀演员的必备要素。
品质为王,在艺术节看见历史与生活
“本届艺术节的话剧数量不在多,但彰显了很高的艺术追求。”著名文艺评论家毛时安对记者感慨。在艺术节首演的话剧《平如美棠》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品像一条小河缓缓流淌过来,却在观众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平如美棠》改编自饶平如同名非虚构图书,作者记录了与妻子毛美棠从年少相识至耄耋相伴的日子。“书中内容以平凡小事为主,这为戏剧改编制造了一定难度。”在细腻无声处可见《平如美棠》的创作功底,简洁且具有流动感的舞台设计与衔接完整的现场拍摄技术将平凡夫妻的人生况味展露得淋漓尽致。
“上海观众的眼光非常犀利,《平如美棠》首演场之后,口碑不断发酵,后续场次的票房一路走高。”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无论是已经演出过的作品,还是从未面向过大众的新剧,艺术节都秉持着“品质为王”的标准进行遴选。据透露,由八位专家构成的评委团从剧本入手,对全部申报作品进行2-3轮的筛选,优中选优。
在今年的话剧菜单中,“上海首演”占到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北京人艺带来了《老式喜剧》与新排版《雷雨》,两部作品开演前就一票难求。毛时安点评前者,“虽然喜剧很老式,但依然让人唏嘘不已!李幼斌、史兰芽的对手戏丝丝入扣”,在后者中他则看到了濮存昕语不惊人誓不休的艺术创新精神。因为话剧《钟馗嫁妹》,编剧毓钺与演员杨立新自《戏台》之后再联手,套用了传统戏曲“钟馗嫁妹”的神仙传说,表达当下都市男女的情感困境,述当下事、共当下情,让观众发出会心一笑。
值得关注的是,在艺术节接下来的日子中,话剧《陆机》《大江北望》《屈原》等聚焦中国历史名人的作品还将陆续登场。“当下的舞台工作者,有责任用新时代的眼光回望过去,并以不拘一格的方式展现出历史的力度与厚度。”经典的、原创的、国际的、多元的,在毛时安眼中,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是这样包容万象的一处,“只有面向更多维度,尽可能地追求更高的艺术品格,才能满足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