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11-01 第27,765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综合/公告

第二届上音国际音乐剧节助力中国音乐剧专业共同成长

人才是“音乐剧之都”的底气

第二届上海音乐学院国际音乐剧节紧扣音乐剧教育教学工作,汇集专业院校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剧高水平课程,以教学工作坊的形式予以集中展示。(上音供图)
       ■本报记者 王筱丽
      
       日前,在上音歌剧院举行的“音为戏动,青春绽放”2023第二届上海音乐学院国际音乐剧节闭幕音乐会暨“青春绽放”华语音乐剧新生代展演上,年轻音乐剧演员集中亮相,演绎《忠诚》《春上海1949》《江姐》《沉默的真相》《嫌疑人X的献身》《快雪时晴帖》《杨戬》等诸多上音作曲原创的音乐剧作品。
      
       国际音乐剧节为期四天,于前天晚上收官,共举办唱演大师课、教学工作坊近20余场。围绕音乐剧,国内外数十所专业院校的骨干教授们拿出“王牌课程”齐聚上海。“国内90%以上的音乐剧演员是从专业院校中走出来的,学校承担着全产业链中人才培养这重要的一环。”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主任安栋教授对记者表示。在国际音乐剧节期间,还有数位国内业界佼佼者和国际音乐剧专家举办教学工作坊等活动,共同为上海打造“音乐剧之都”增添动能。
      
       干货满满,拖着行李箱来上课
      
       “肩膀下沉,横膈膜向下向外扩张”“遇到换声点,呼吸的节奏格外重要,不然声音会出现断层”“你可以撕心裂肺地唱一场,但不能撕心裂肺地唱三场”……男中音歌唱家王东隽日前在上音歌剧院民乐排练厅里带来一场名为“声乐技术在音乐剧培养中的重要角色”的工作坊活动,来自全国不同艺术院校的音乐剧系学生轮流上台演唱,接受一对一的点评和指导。
      
       “这是她画的我,画中的我。在她眼里,我的世界变安静。”演唱工作坊中,上音音乐戏剧系大二学生王仕轩准备了中国原创音乐剧《简·爱》中的“埋葬秘密”段落。“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肌肉紧张的问题。”喉咙紧是王仕轩平时经常遇到的问题,王东隽向他提出建议,不妨在演唱中轻微动一动下巴,来检查自己是否处于一个紧绷状态。
      
       为了参加音乐剧节,来自南京艺术学院的大一学生雷烨和学长学姐们拖着行李箱来到上海。“干货满满!打开了我对音乐剧的认知。”女孩兴奋地对记者说。在上海的这几天,雷烨几乎每晚都会走进剧场,亲身感受一把上海音乐剧市场的繁荣。“这里不仅有大制作音乐剧,还有小剧场、沉浸式,让我看到未来毕业后的更多就业可能。”
      
       安栋认为,在国内的演艺生态中,音乐剧是少数教学结构与市场运作紧密结合的典型例子,“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在音乐剧舞台发光发热的演员。”安栋以上音的实际教学情况为例,音乐戏剧系的多位老师都是优秀的音乐剧演员,这样的安排将舞台上的实践和教室内的教学无缝衔接。遵循紧密结合的原则,教学中引入了多部行业中良好口碑的优秀剧目,如《南孔》《江姐》《赵氏孤儿》《辛吉路的画材店》《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嫌疑人X的献身》等。
      
       聚焦人才培养,让“原创”成为行业关键词
      
       “这样单纯的学术和课程交流,对中国音乐剧行业来说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收到上海音乐学院的邀请后,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教授戴劲松一口答应。“音乐剧是‘声、台、形、表’的综合展现。”在戴劲松看来,“原创”是中国音乐剧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也意味着音乐剧人才培养需要快速跟上。
      
       去年,音乐剧被正式列入国家本科目录,标志着音乐剧成为一门正式的专业,课程的专业性与丰富度由此成为业内关注的问题,而打破学校壁垒的课程分享有助于全国音乐剧专业的共同成长。
      
       “大剧场、小剧场,每晚在上海演出的音乐剧,两只手数不过来。”据安栋估算,上海大大小小音乐剧的演出总量占到全中国的40%以上,产业的火热推动上海成为了全国音乐剧学生就业的首选地。同时,他也观察到观众买票看卡司、一个演员同时轧七八台戏的情况屡见不鲜,“当下音乐剧市场的供和需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头部演员还是稀缺的”。产业的发展重点再度落回到“人才”二字以及教学和课程本身,这也是上海打造“音乐剧之都”基础且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工作坊中,学生接收到哪些新知识,老师交流了哪些新动态,是我们最关心的事。”安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