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10-31 第27,764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综合

长宁总结形成“新时代凝聚力工程群众工作方法”并向全区复制推广

同频共振,破解“基层之难”

       ■本报记者 苏展
      
       老房加梯这件民生实事,长宁区周家桥街道三泾南宅居民区已经干了7年。这期间,“悬空”老人下楼困难得以化解,但楼道加梯时赠送的维保服务也挨个过期了,加梯之后的新困难逐渐浮现。
      
       长宁区昨天举行“新时代凝聚力工程群众工作方法大家谈”活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代表聚焦老房加梯、数字赋能、多元参与社会治理等议题,归纳总结能人、达人的探索经验,提炼可复制、可推广“工作法”,为制度、政策端突破创新提供实践依据。
      
       “工作法”映照出一桩桩实事的解决路径,是长宁区“凝聚力工程”的创新发展。市委党校教授何海兵阐释,居民能不能跟基层党建引领同频共振,是检验基层治理者工作实效的显性指标,“同频共振体现的即为信任,只有用群众工作法赢得群众信任,才能把有难度的工作推进下去”。
      
       “保险+维保”,破解加梯后的难题
      
       “物业的电梯维保费怎么又要涨?”这是三泾南宅居民区某楼道居民,常锁在眉间的烦恼。
      
       该居民区是沪上首批启动加装电梯的老旧公房小区,截至目前已投入使用18台电梯,其中10台处于首轮维保期,2台已签约物业托管;6台为居民自治管理。然而18台电梯涉及6个代建单位、5个电梯品牌。堵点由此显现:加装电梯品牌多样,维保年限各不相同;管理模式多样,经费使用透明度不高,托管双方后续存在供需矛盾;处理后续问题再次集资难……
      
       “买车有车险,人生病了有医疗保险,那么电梯能不能上保险?”多次会商中,“后续维保+保险模式”思路逐渐显现雏形。
      
       周家桥街道与某保险公司,对上述某楼道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节梳理和需求汇总,逐步形成首台电梯的维保模式。经综合评估,保险公司提出一定数额的保障以及13年的保险评估价格。这意味着,13年内电梯涉及的所有维修都不需要居民再次集资。
      
       尽管是“一梯一策”试点,但也切实解决了用户管理不专业、维保质量差、故障率高等共性问题。同时,优化了居民传统自管模式,解决筹资分摊、维修费乱象,落实电梯使用管理权责等问题。9月下旬,小区首台加装电梯举行“保险+维保”签约仪式,令居民欢欣鼓舞。
      
       数字赋能,规范流程环节
      
       获得居民信任,既要“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也要规范流程、环节。比如在社区治理中,常会面临征询投票的参与率不高的问题,其中过程复杂,稍有差池就会影响信任度。
      
       仙霞新村街道威宁居民区,房屋出租率和空置率相对较高,常常导致各类征询因票数不足而搁浅。好在,街道干部找准数字赋能的抓手,一种名为“分布式数字身份认证”的新事物进入了视野。此种认证,只需居民在系统中输入姓名、电话号码或身份证号,通过大数据比对,系统会自动识别确认业主身份。而且在此过程中,使用人只能看到结果,以此保护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
      
       “投票与公证中心链接,通过系统实时存证,必要时可出具公证法律文书。”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顾雪芳阐释,居民们的顾虑被打消了,投票积极性高了许多。
      
       多元治理,营造敬老氛围
      
       社区年轻人似乎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不高——这是一种偏见。居民区书记代表认为,群众信任度体现在各个年龄段的接受程度里,需要用“工作法”挖掘出让年轻人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
      
       天山路街道天山二村,周遭被虹桥古北商圈的商务楼宇环绕,小区租户中商圈白领员工占比较高。某年寒冬,海棠社区营造中心理事长彭兆瑜听闻小区内青年白领的提议,“每逢寒冬,独居老人身心俱冷,想为他们做些什么”。顺着这个思路,彭兆瑜想到“织袜子”项目。她在一周时间内募集到三大箱闲置毛线并发动社区编织达人,“来参与的青年志愿者不会织袜子,帮忙绕毛线或蹲在老人身边现学。用了不到3个星期就织了将近100双袜子”。
      
       该项目进行3年,社区逐渐形成青年白领看望老人的氛围。何海兵认为,吸引年轻人出来参加,需要公益项目切入角度非常细。社会组织是一个枢纽,把项目想法、编织达人、爱心企业等汇聚起来,“社会组织的专业性就体现在找到合适的项目撬动,形成众人事情众人商量,真正将力量拧成一股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