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平
肖邦钢琴大赛新科冠军夺魁后首度来沪举办音乐会,你会期待他演奏什么?标准回答:肖邦。但刘晓禹用昨晚的音乐会明确表达心意——决不希望被人贴上任何标签。
他是重旨趣的。《温柔的倾诉》《独眼巨人》《野人之舞》《母鸡》——这些古怪又陌生的标题出自法国巴洛克键盘音乐奠基人拉莫,我敢说不少人此前甚至都没有听过他的作品,而这恰恰是刘晓禹传递给听众的重要信息:早期音乐自有别样的魅力。细细品读那哀而不伤的柔美触键,灵活多变的节奏组合,倔强执拗的颤音主题,诙谐幽默的同音反复,从故纸堆中跃出富有生命力的音符,化身为趣味盎然的音乐形象。旨趣的另一端落在近距离的当代作曲家身上。卡普斯汀的《变奏曲》将爵士乐元素糅入严肃音乐领域,对于从小接受多元文化熏陶的刘晓禹而言更显驾轻就熟。轻松的基调托举若隐若现的俄罗斯民歌,出其不意的重音碰撞即兴摇摆的节奏,层层推进着一个接一个变奏,洗练的音色质感愈发彰显钢琴家的自信。
听完现场,你会发现刘晓禹能够开启高段位艺术殿堂的大门,全靠手中握有安身立命的3把钥匙——
第1把钥匙:经典。传习经典作品是每一位钢琴家的必修科目,巴赫《G大调第五法国组曲》中的多个风俗性舞蹈场景被刘晓禹恰如其分地勾勒描画,反复段落中即兴添加的装饰音颇具品位,指尖起落处弥散沁人心脾的田园气息;
第2把钥匙:深耕。取消四个乐章之间的停歇,刘晓禹把整套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用一气呵成的方式聚合,又以冷峻高古的形象凸显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的中心地位,不难看出肖邦的音乐仍是他持续深耕的艺术园地,仅凭这一曲就足以宣示金奖得主之实至名归;
第3把钥匙:技巧。李斯特根据莫扎特歌剧改编的《唐璜的回忆》挑战钢琴家的技巧极限,刘晓禹先用考究的下键让钢琴这件乐器奏出接近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卓然音色,后在全曲尾声急口令式的飞速八度乐段里快意挥洒,光彩夺目的出色表现使技巧本身生发音乐之美。
倘若要在刘晓禹身上进行一番“肖赛基因”筛查,他承袭着许多前辈包括老师邓泰山身上的共同点:台风丰姿秀美、技巧娴熟卓越、处理精确得当。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演奏总能让人将注意力聚焦在音乐本体,然后再去联想和阐释,这才是表演艺术的应有之道。(作者为上海音乐学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