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10-03 第27,736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3版:综合

音乐剧常驻演出场馆在沪扩容,多语种剧目轮番上演

剧场剧目双上新,引来观剧“特种兵”

俄语音乐剧《恶魔奥涅金》海报。
       ■本报记者 姜方
      
       在上海看音乐剧,几乎是文艺青年假期游申城的“必选行程”之一。在票务网站上可以看到,这个中秋国庆长假,上海舞台上同时售票的不同类型音乐剧数量高达30多部。以广东网友“锅包肉神”为例,5天在上海“怒”刷12场音乐剧的“特种兵”行程,让他赢得众多同道点赞。
      
       剧迷们悉心整理的多份沪上“音乐剧观剧清单”,在各大社交平台成为热帖——去北外滩友邦大剧院,看一部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打卡全新的“艺术珍宝盒”;到上海大剧院品味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和《将进酒》;上海文化广场的音乐剧《爱情神话》同样不容错过,“含沪量”爆表背后是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爱乐之都”上海的音乐剧热潮在长假大爆发,背后是沪上一批全新文艺地标不约而同以音乐剧作为主打标签,而包括英语、法语、俄语甚至本地沪语在内的多语种剧目也全面开花,彰显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胸襟。正如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所说:“上海音乐剧市场是一个容纳多元审美的‘艺术珍宝盒’,不断翻新、跃升能级,让申城甚至全国观众乐享其中。”
      
       中国音乐剧舞台再度与伦敦西区、纽约百老汇站上同一起跑线
      
       这几天,北外滩友邦大剧院成了沪上最新的网红地标。作为开幕大戏,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首演当天,就吸引了1500多位观众走进剧院。开演前,许多观众便早早在剧院大厅的玫瑰花墙下“打卡”拍照,留下美好瞬间。
      
       事实上,这座北外滩文化艺术新地标,正是以深受当下观众喜爱的音乐剧作为主打标签。就以开幕大戏为例,未来一个月内,《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将在此驻演38场,持续演出至10月29日。在业内人士看来,音乐剧大师韦伯这部续作的最新复排版,以上海作为全球巡演的首站,不仅为北外滩友邦大剧院这座新剧院打开大门,同时也宣告着中国音乐剧舞台在三年后,再度与伦敦西区、纽约百老汇站上同一起跑线。
      
       “无论是上海本地观众,还是来沪游客,都对高品质海外音乐剧有着旺盛的观演需求。因此我们计划每年引进两部国外原版音乐剧,并在此驻演。”北外滩友邦大剧院负责人秦体记告诉记者,剧院的引进列表已排到了明年,“今年引进的是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俄语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明年将引进英文原版音乐剧《芝加哥》、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按计划未来还有《悲惨世界》《猫》等。”
      
       北外滩友邦大剧院不仅要打造海外原版音乐剧的展台,还致力于建设国内外原创音乐剧目孵化、制作和首演基地,以及优秀音乐剧目的排演基地。“我们计划每两年推出一部与伦敦西区或纽约百老汇等联合制作的原创音乐剧,同时每年孵化、制作、复排和引入国内外原创音乐剧精品,并在保利院线78家剧院展演。”秦体记说。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演出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分析,今年暑期全国演出市场票房收入102.77亿元,其中剧场和新型演艺空间票房收入39.56亿元,作为专业剧场演出中的热门品类之一,音乐剧票房占比10.58%。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瞄准了如此火热的票仓,上海更多新建剧院将目标定位在音乐剧领域。
      
       比如位于黄浦江畔的西岸大剧院,也聚焦现象级音乐剧剧目的驻演。来自上海大剧院的运营团队从试水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开始,未来将出品更多大制作,以此服务西岸大剧院。“引进海外老牌经典音乐剧,推出IP改编音乐剧,这些都在推动中。”西岸大剧院副总经理叶飞告诉记者。
      
       多语种+“含沪量”,引进剧目与原创剧目接连上演
      
       不久前,记者在音乐剧《爱情神话》排练厅中看到跳探戈、踢踏舞、爵士舞的演员身影,听见音乐人彭飞为此剧创作融合多种风格的曲目,还有大量沪语对白与唱段,尽显海派文化的兼收并蓄。这部音乐剧根据邵艺辉编导的电影《爱情神话》剧本改编,10月初在临港演艺中心完成试演后,将于10月5日至8日在上海文化广场首轮演出6场,让本地和外地观众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上海味道。
      
       “我曾在伦敦西区的剧场里发现,很多音乐剧、舞台剧都源自我们看过的电影。那时候我就在想,等中国的电影上映后,能不能将其搬上舞台?在上海,这一切都将成为可能。”音乐剧《爱情神话》是导演徐峥监制的首部音乐剧,用他的话说,上海有成熟的剧场观众、成熟的专门演出音乐剧的剧场、成熟的音乐剧演员和成熟的制作团队,“所以当我们想把一部电影改编成音乐剧时,可以马上组队让它实现”。
      
       从“含沪量”很高的演员阵容,到剧目中大量使用的上海话对白和唱段,还有自行车接送、爷叔们扎堆、菜市场唠嗑等充满上海市井气息的场景,音乐剧《爱情神话》处处彰显上海文化,也是上海原创IP在舞台上大爆发的一个绝佳案例。正如该剧出品方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马晨骋所说:“近年来,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推出的‘全沪语’舞台剧《繁花》系列大获成功,音乐剧《爱情神话》又是一部讲述上海故事的舞台作品,我们希望它能吸引全国观众来上海,在音乐剧的语言中听懂上海故事。”而依托“爆款IP+顶级团队+全新创制”的号召力,音乐剧《爱情神话》还计划前往各地,向全国观众传递上海的文化气韵。
      
       如果说《爱情神话》的编创过程体现了上海作为文化源头的蓬勃创作力,那么接下来的申城舞台将成为文化码头,迎来更多不同语种外语剧目的全面开花。其中既有英文原版音乐剧《泰坦尼克号》《过去五年》《音乐之声》《曾经》《玛蒂尔达》,也有俄语原版音乐剧《恶魔奥涅金》、法语原版音乐剧《唐璜》等非英语语种音乐剧,将为沪上观众带来风格迥异的视听盛宴。
      
       “在我看来,上海观众完全具有欣赏多语种音乐剧的审美能力。比如,我们在2014年和2016年相继引进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莫扎特!》,2018年引进西班牙语音乐剧《卡门·古巴》,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费元洪介绍,上海文化广场多年来致力于引进多语种音乐剧,而呈现不同异域风情的音乐剧,在上海也总能找到喜爱它的观众,这正是一座亚洲演艺之都开放包容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