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09-27 第27,730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版:要闻

上海自贸试验区把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到新高度,为全球投资者增添充足决策底气

外资坚信: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外高桥保税区内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门牌。 本报记者 邢千里摄
       ■本报记者 唐玮婕
      
       作为一家资产管理总值超9000亿美元的国际资产管理巨头,施罗德集团前不久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新设了一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这是继去年与交银理财共同设立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后,施罗德集团又一次选择在上海落子。
      
       “我们坚定看好中国市场。”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兰告诉记者,“当得知中国持续扩大金融开放,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后,我们感到非常激动,立刻就在上海召开全球董事会,现场拍板要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上海自贸试验区也成了这家资管巨头加码布局中国的新起点。
      
       当全球投资者和企业家都想寻找新的增长机会,思索“下一个‘中国’在哪里”时,那些懂得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逻辑、具有发展眼光的行动者已作出了明智判断。而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这片“试验田”,更将为他们增添充足的决策底气,进一步坚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毫无疑问,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开放枢纽,一批全国首创项目落地
      
       作为中国首个自贸试验区的“001号”挂牌企业,百家合是一家中外合资游戏公司。这家企业的诞生,打破了原先中国市场“海外游戏进不来,国内游戏出不去”的困局,实现了国内发行的游艺设备、游戏内容与国际同步接轨的开放进程。
      
       “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探索试点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让我们成了‘第一家吃螃蟹的企业’。”上海百家合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朱颖说,一张负面清单宛若推开一扇大门——允许外资企业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通过文化主管部门内容审查的游戏游艺设备可面向国内市场销售。如今,百家合已成为微软主机游戏平台Xbox One娱乐内容在中国的官方发行渠道,也是中国进一步扩容游戏及电竞市场的见证者之一。
      
       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定出台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经过7次缩减,特别管理措施条目由最初的190项缩减至目前的27项,实现制造业条目清零,服务业领域持续扩大开放,投资自由化水平不断提升。
      
       在市发展改革研究院改革创新研究所所长王果看来,十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围绕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通行惯例,持续探索电信、医疗、文旅、商贸、航运、专业服务等领域的扩大开放,构筑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把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到新高度。▼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
      
       这片“试验田”已先后在汽车整车制造、金融服务、医疗服务、旅游服务、增值电信、检测认证、信用评级等60个开放领域实现了一批全国首创项目落地,成为外资进入中国的开放枢纽门户。
      
       促改革促发展,外资为中国经济投下“信心票”
      
       四年前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现场,面对记者“长枪短炮”的包围,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如此描述仍在建设中的上海超级工厂:“我们会把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创新的商业模式带到中国。”这其实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开放外资股比之后,第一个落地的外商独资整车项目。
      
       随后发生的故事已被大家所熟知:就在当年12月,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上海工厂第一辆整车下线仪式上“热舞”,整个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
      
       扩大开放、引入竞争,开头或许总免不了“与狼共舞”的忐忑,但更多的人还是在期待:一条“鲶鱼”究竟能释放多大的带动效应?最新统计数据为我们揭晓了答案: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74.7万辆,市场占有率超28%。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居全球第一。
      
       特斯拉的案例正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十年来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生动写照。在最近举行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10周年主题论坛上,陶琳又一次面对记者的镜头发出感慨:特斯拉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每一天,都是以冲刺的速度在长跑。
      
       围绕制度创新,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高水平开放,为区域高质量发展锻造新的优势。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从挂牌到2022年底,上海自贸试验区新设外资项目超1.4万个,累计实到外资586亿美元,相当于每分钟就有逾1万美元实到外资“到账”,外商以实际行动为中国经济投下“信心票”。
      
       主动开放回应“逆流”,赋予经济新活力
      
       在中国设立公募基金,搭建起链接境内外投资者和资产的平台后,施罗德集团也希望,能探索国际资管机构在中国发展的更多可能性。“我们会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一路同行,积极推动各种形式的试点项目,助力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张兰说。
      
       投资者和企业的更多期待,也就意味着上海自贸试验区推进更深层次改革和更大力度开放的主攻方向。商务部原副部长、世界贸易组织原副总干事易小准的观点是:“继续推动更多制度型开放,特别是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应当成为上海自贸试验区今后的发力重点。”
      
       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之际,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这也将带来跨国企业投资信心的提振、外部环境的改善,从而赋予中国经济增长新的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当前,我国正在积极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表示,今天的上海自贸试验区要进一步为国家试制度,全面对接CPTPP和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相关领域率先落地改革,开展先行先试,也可以称之为压力测试,“要把CPTPP的规则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进行适应。只有经历了这样局部的压力测试,才能提取成功的精华,去其过失或失败的糟粕,从而闯出一条制度创新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