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展
市政协昨天召开“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提升基层医疗中心能力”专题协商会,现场不少市政协委员直言就医感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诊疗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放眼全市,今年以来沪上已启动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工作:推进优化社区药品配备、提高社区基本诊疗能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市卫生健康委也于年初定下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目标:兜底百姓健康,定位3个中心,即护理中心、康复中心、健康管理中心。
如何“兜底”,百姓说了算。市政协委员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共性问题:如,用药尚未实现与二三级医疗机构畅通衔接;全科专科需更有效联动……这些表征直指分级诊疗是否已形成秩序,更关乎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要素的科学配置。据此,委员们建议,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定位,加强社区牙医和心理医生等专科服务力量,优化卫生人才培养机制。
配药和用药
考量社区医院的服务能级,药是一处指标。
委员们认为,配药问题在于打通关节限制。市政协常委、市中医医院院长钟力炜建议,要打通中药制剂使用“最后一公里”,“在原有试点基础上,制定中药制剂品规的遴选机制、诊疗方案后,可推广至所有医联体内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政协委员俞庆榕建议,可探索适当放宽社区基本药物用药比例限制,推动区域内医疗机构常见病用药目录达到一致。
药,怎么用?如何确保用药安全?眼下,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探索实践家庭药师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临床药师通过与家庭医生工作室结对,为签约居民建立患者药物治疗管理档案,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精准化用药方案,进行合理用药干预。俞庆榕进一步提出,可探索加强上级医疗机构药师下沉社区开展用药指导工作机制,助力提升社区合理用药水平。
专科和全科
配药只是一项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先是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质量是衡量其发展能级的关键。
比如社区医院能不能看牙,能不能看好牙,成为现场大家热议的话题。市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执行院长蒋欣泉表示,当前的社区卫生服务,口腔健康服务的能力和覆盖面都相对较弱。
对此,多名委员建议:配合相关政策,基层医疗应对牙科给予更多重视;加强对基层医生技能的培训;更深层次,要从医学院校端关注牙科医疗人才的储备等问题。
对于专科建设,委员们关心“有没有”,也聚焦“强不强”。
眼下,沪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基本形成儿科诊疗全覆盖。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原党委书记徐虹建议,加快建设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并将其纳入上海建设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儿童医学中心)的重要工作。
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是医疗服务的“两条腿”。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市委专职副主委姚捷认为,根据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推动“紧密型”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促进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间的联动。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引导居民优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并加快补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科、预防、儿科、老年照护等领域短板。
副市长华源通报有关情况,市政协副主席金兴明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