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08-21 第27,693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要闻

小份菜、智能餐盘,社区食堂受用吗

上海最早社区食堂升级开业半个月,新花样“迎检”

广中路街道花园社区食堂升级迎新,顾客盈门。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本报记者 单颖文
      
       虹口区广中路街道花园社区食堂,是上海最早设立的社区食堂之一。上月底,这里完成大规模升级改造,把原先开在二楼的食堂挪到一楼,还请来国家级烹饪师担纲厨师长。软、硬件大幅提升,让这里门庭若市,天天有熟客来打卡,甚至吸引了外区居民前来尝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开业时,这家运营了16年的老牌社区食堂引入了社会化餐饮应用率颇高的小份菜、智能化备餐台等。这些新花样在社区食堂是否受用,能否实现提质增效?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一些“意料之外”。
      
       为小份菜找准应用场景
      
       小份菜在社会餐饮店、机关食堂中接受度较高,不仅避免浪费,也让人们体验更多菜品。广中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当初,在花园社区食堂引进小份菜还有一个原因:大厨料理的特色菜制作成本较高,小份菜更经济实惠。
      
       走进食堂,小份菜的餐盘被放在窗口显眼位置,让顾客有直观感受。不过,正午时分,选择小份菜的顾客并不多。“天热不高兴多出门,中饭多买点,晚上还能吃。”一位忙着打包的老伯说。原来,花园社区食堂距离周边6个居民区都有步行数分钟的距离,顾客中自备打包盒的不在少数。
      
       老年人是为了买一顿吃两顿,年轻人则有别的理由。“中午通常多买几个菜,几个人围坐一起吃,小份菜不够分。”白领这样说。食堂附近有2个园区,年轻人多,看重社区食堂的高性价比,常来聚餐。“如果一个人来吃,应该会选小份菜,比较合适。”
      
       经过几天观察,食堂负责人发现,小份菜的“主场”其实是晚餐时段:傍晚5点45分到6点45分闭店前,单人消费居多,且几乎都堂食。营业数据也显示,热炒类最受欢迎。“根据顾客的需求,现在我们晚上多出热炒的小锅菜,也有了好销路。”
      
       智能设备需更人性化
      
       电子屏上显示着每道菜的营养配比,结算时把餐盘放到指定区域就能显示餐价。这是花园社区食堂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尝试。
      
       开业首日,收银的队伍就排出几米远。复盘时,收银员提到,老人对新事物接受度慢,核对菜价耗时久,有时还得调整成人工计费。与收银熟练工相比,智能化备餐台的效率似乎略逊一筹。
      
       这套设备还无意导致了“费水”——自动计费需通过扫描已植入芯片的智能餐盘实现,这迫使原本可以直接打包的饭菜,必须经过智能餐盘“转手”。有位老伯买了9块大排,结果用了9个餐盘、2个托盘。数秒后,它们又成了洗碗工的负担。对此,食堂只能追加一款大型高效洗碗机。同时,对“9块大排”这类操作,置备一些大碗,最后统一人工结账。
      
       另外,多位顾客表示,社区食堂卖的本来就是家常菜,智能化备餐台上显示的菜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配比参数,有些“鸡肋”。
      
       广中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之后会推出低糖低钠的菜品,以及部分营养套餐,满足多元需求。同时,将请厂方结合食堂客群、菜品、动线等定制餐盘和结算系统,让标准化的智能设备变得更人性化。
      
       让“无理由退货”不增加厨余负累
      
       在花园社区食堂,通常每天也会碰上两三单“无理由退货”。卖出的菜即使没动筷,考虑到卫生、安全、其他顾客就餐体验等,一旦遭遇退单,也无法二次销售,只能倒入泔脚桶。“无理由退货”方便的是食客,但如何不增加厨余垃圾的负累,这成了花园社区食堂最近在推敲的事。
      
       过去半个多月,食堂客流大幅增加,厨余垃圾却减少了。在食堂负责人看来,这得益于多重因素——升级改造的3个多月间,街道干部走访调研了附近居民区和园区,了解大家对食品安全、口味方面的需求。对照调研结果,食堂在采购上把控质量,米面粮油、肉品、水产海鲜都在大型超市购买,蔬菜等由可靠供应商提供,减少不合格菜品损耗率;在烹饪上把控口味,根据近期用餐量把控出菜节奏:中午每道菜第一锅出30人份,12点15分起第二锅出6至7人份,剩下的菜20多名员工刚好做午餐,傍晚则采用小锅菜模式。
      
       “办社区食堂没有一成不变的模板可以套用,需要因地制宜不断调整。”广中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将持续根据顾客合理诉求适时调整,“让老顾客来了还想来,新顾客循着口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