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07-27 第27,668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综合/视点

刘汪根带领星环科技研发团队持续打磨大数据“数字底座”

坚持“开垦”,在大数据赛道上跑出新速度

星环科技副总裁刘汪根。(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唐玮婕
      
       走进一家智慧银行的大厅,智能的后台系统可以直接借助过往交易记录等海量数据的实时分析,主动推送精准的金融服务,贷款实现“秒批秒贷”……这一看似“简单”的应用场景背后,隐藏着的是并不简单的大数据计算能力,而沪上科创企业——星环科技提供的大数据基础软件就相当于一个在底层支撑应用的“数字底座”。
      
       2014年,刘汪根作为联合创始人加入星环科技。在这之前,他已经在跨国公司工作多年,累积了丰富的并行计算和系统优化的经验。“当时,人工智能时代尚未开启,整个芯片行业都在寻找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国内做基础软件开发,需要用到大规模计算能力的企业也并不多。”最终,他选择了新型数据技术研发作为职业新方向,并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创业团队。
      
       “成立至今,星环科技一直聚焦在大数据基础软件开发这一赛道,以成为世界级领先的基础软件供应商作为目标。”在刘汪根看来,星环科技之所以能实现快速成长,驱动力就在于创新,“首先是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以产品驱动,做到实处;其次是要把握技术和行业发展的脉络和动向,聚焦和专注于一个赛道,为之不懈努力。”
      
       在当下语境中,“数字化转型”几乎已成为所有企业的共识。而在10年之前,星环科技则充当着市场开垦者的角色:要说服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打破数据壁垒,把分散在不同部门的数据归集在一起,通过分门别类的存储后,产生包括客户获取、经营分析、营销推广、运营管理、风险控制等各类新的应用。
      
       经过这些年的摸爬滚打,刘汪根说自己也逐步在完成由技术“极客”向技术团队负责人的角色转变。技术创新研发的目标不是为了“炫技”,而是要借助不同行业的深入洞察,嵌入实际业务的运转之中,推动问题的解决,创造新的价值。
      
       如今,在星环科技“数字底座”技术支撑下,政府机关可以构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跨部门数字化政务服务平台;金融机构则能实现多维盈利分析、风险监控、客户画像、精准营销、科学决策等场景;地铁运营公司则有了客流分析预警、线路维护诊断等新的智能手段;机场、码头也能通过构建自动化交管平台,实现智能调配装卸和无人码头……
      
       “我们会在不同行业找到标杆客户,打造高效率的实用场景,随后在同一赛道中实现业务模式的迅速复制。”刘汪根表示,目前,星环科技已经拥有超过1400家用户,覆盖金融、政府、能源、交通、教育、制造业、运营商、传媒等十几个行业。
      
       就在最近,刘汪根带着星环科技的3名数据安全专家,共同完成了一部详解数据要素流动和应用过程的新书——《数据安全与流通:技术、构架与实践》。他告诉记者,写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为了起到教育市场的作用,这和10年前大数据领域的“开垦”并无二致。
      
       “数据处理,首先要做好最基础的工作,即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管理规定展开分类和分级。国内已先后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基本定义了数据流通的条件。但由于新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等都散落在各处,每个不同的行业如何具体操作落地,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表示,希望通过一次整体性的梳理,帮助更多的企业数据平台管理者、企业数据安全的技术人员、学术研究人员等逐步建立完整的数据要素知识体系。
      
       刘汪根还带领团队研发基于智能算法的数据分类分级技术,未来企业有望生成模型产出,完成数据分类分级,实现数据安全,从而进一步推动数据资产的流通和变现,“下一步,我们会持续优化,力争尽快推广到不同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