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筱丽
熟悉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响起,台上的演奏者则相当特别——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与68名弟子共同奏响了这首对中国小提琴民族化意义非凡的作品。昨晚,“辛勤耕耘六十载,桃李芬芳满天下——俞丽拿和她的学生们音乐会”在上音歌剧院上演。从18岁第一次拉响《梁祝》到如今从教一甲子、收获满门桃李,俞丽拿初心未改——“让中国人喜欢小提琴,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小提琴演奏者”。
教学相长,一生为热爱耕耘
从小学生、初中生直至教授,68名学生的年龄分布横跨多个世代,演出中,小提琴家王之炅与黄蒙拉分别用不同的选曲,以不同的视角向恩师致敬。王之炅选择了勃拉姆斯的《谐谑曲》,而黄蒙拉选择用埃尔加与帕格尼尼的作品为老师献上“爱的致意”。
“我很幸运,做着自己热爱的工作,有时都忘了自己的年龄。”上月,俞丽拿刚刚度过了自己82岁的生日,已是耄耋之年的她依旧在教育一线耕耘。上海音乐学院808教室总是热热闹闹,这一学年,她一共带了七个本科生、两个硕士生、两个博士生、两个上音附中的学生,这还是近些年来学生数量相对少的一年。1962年本科毕业后就留校任教,俞丽拿坦言曾有过“不会”教课的日子,在教学相长的日子里,俞丽拿与学生相互学习,她也从国际名家身上学习一流理念,并将此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
音乐初心代代相传
演出中,硕士研究生李秉璋与吴喜悦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中国乐曲,践行了俞丽拿上世纪50年代参与“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让小提琴‘说’中国话”的初心。
用民族的音乐语言讲民族的故事,让中国的传统艺术融入世界。如今,俞丽拿要求学生考试曲目中必须包含一首中国乐曲,“只有多‘说’中国话,才能越‘说’越顺”。
俞丽拿仍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拉响《梁祝》——1959年,在当时的上海市音乐舞蹈展演月上,由上音青年学子何占豪、陈钢作曲,俞丽拿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次“发声”便震动中国乐坛。
一生都与小提琴作伴,俞丽拿自认没有一天休息的日子,当被问及何时会退休,她爽朗地说道:“生命不止,教学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