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2-10-29 第27,397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文化/教科卫

纪念越剧改革80周年暨袁雪芬诞辰100周年主题晚会昨晚举行

一封封跨越时空的信笺,诉说着她对越剧乃至中国戏曲的情与思

《山河恋·送信》演出照。 (上海越剧院供图)
       ■本报记者 王筱丽
      
       “真正要做艺术家要有哪样的胸怀?我们要真正在艺术上征服观众。我希望整个舞台是创造艺术的。”随着一代越剧宗师袁雪芬的原声响起,一张张舞台艺术剧照在大屏幕上翻过。纪念越剧改革80周年暨袁雪芬诞辰100周年主题晚会昨晚在上戏实验剧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越剧名家以及尚长荣、岳美缇、奚美娟、何占豪等文艺名家齐聚,共同追忆大师的艺术品德和改革精神。
      
       主题晚会以《出国途中——第一封信》《戏曲剧种的主要标志就是它的声腔曲调》《周总理的回信》等九封信为脉络,串联起《白蛇传·断桥》《西厢记·琴心》《双烈记·夸父》等经典名段,回眸了袁雪芬的艺术人生。袁雪芬11岁进入“四季春”学戏,14岁来到上海,同年录制了女子越剧史上的第一张唱片《方玉娘哭塔》。20岁那天,她在大来剧场首倡越剧改革,吸收分幕、装置、灯光、化装、服装等新方式,演出《古庙冤魂》《断肠人》《木兰从军》《明月重圆夜》等新剧。
      
       新越剧改革率先在中国戏曲界建立了以编导制为中心,集“编导音舞美”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机制,编演了大量具有时代精神和爱国情怀的剧目。“【尺调】的出现,似乎是偶然的,其实不然,因为越剧的改革,扩大了演出题材,而表演主要手段之一的曲调唱腔单调贫乏,已成为主要矛盾,几乎在每次演出中,我时刻都想着要冲破【四工调】的格局。”正如袁雪芬在信中写的那样,改革不仅止于作品题材,更深远影响了越剧音乐主腔,尺调腔和弦下腔应运而生,形成了别树一帜的舞台美术特色,建立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剧种美学风格。
      
       读罢第二封信,著名“袁派”花旦方亚芬带来了袁雪芬的代表作之一《山河恋》中的“送信”选段。“老师是一个真实的人,她写下的每封信、走过的每段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都饱含着她对越剧事业的热爱。”方亚芬对记者表示。演出中,包括李沛婕、徐莱、赵心瑜在内的三代“袁派”花旦共同带来了《祥林嫂》联唱。越剧《祥林嫂》的诞生标志着当时的越剧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仅推动了越剧剧目表现内容的积极变化,也促进了越剧与进步文艺界、新闻界的密切联系。
      
       “袁老师是我们的老院长,为了这场晚会,我们查阅了她大量的家书和公务信函,她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让年轻的越剧不断达到新的高度。”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表示。1978年底,袁雪芬重新受命担任上海越剧院院长,主持和组织了一系列新剧目的创作演出,大力培养青年演员,并在剧院组建男女合演团,从事男女合演的探索。著名“尹派”小生赵志刚仍记得他从艺20年时袁雪芬写给他的那封信,“她要求我在女子越剧的基础上走好男女合演之路,能够有所开拓。越剧人们都对袁老师心怀感恩之情,我们应该也必须把越剧传承和发展的担子挑起来”。
      
       “今天,我们也想写一封信,写给百岁的袁雪芬老师、给十姐妹、给那一代筚路蓝缕,开创未来的越剧姐妹们。”晚会最后,来自不同剧种的戏曲名家共同“寄”出一封跨越时空的信笺。“这封信既是对大师的缅怀,也是对我们自身的激励。”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谷好好表示:“袁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改革精神留给后人巨大的艺术财富,至今仍滋养着戏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