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德皓团队为患者手术。
本报讯(记者李晨琰)97岁老人股骨粉碎性骨折急需手术治疗,但超高龄患者脆弱的心肺功能和凝血功能紊乱大大增加了手术风险。面对这一难题,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麻醉科团队日前在“精准麻醉”下为这名超高龄股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成功实施“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手术团队仅用不到20分钟即完成了复位、植钉、固定等一系列操作,最大程度保护了老人脆弱的心肺、凝血功能。患者近日康复出院。
9月初,97岁的黄老太太因摔倒被送至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虹口院区急诊。经查,她的左侧股骨发生粉碎性骨折,市一医院创伤骨科(北)主任傅德皓团队将老人收治入院。
股骨骨折不仅对老人的生命健康威胁极大,对医生也带来“两难抉择”:如果采取保守治疗,患者需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褥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死亡风险很大;如果接受手术,超高龄老人脆弱的心肺功能、凝血功能是手术团队必须面临的巨大挑战。
“入院后,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全面检查评估。她的心肺系统十分脆弱,术中和围手术期发生心梗、脑梗的可能性很大。”傅德皓告诉记者,为确保手术安全,创伤骨科邀请了麻醉科、血管外科开展进一步检查和会诊。
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老太太随时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静脉栓塞并发症。“理论上来说,股骨骨折的老年患者如果决定手术,就应当尽快进行。患者多卧床一天,手术的成功率就要下降一分。”市一医院麻醉科主任李金宝说,但这名老人凝血指标太高,必须先进行抗凝治疗,这就要求医生必须精准把握术前抗凝治疗和减少卧床时间之间的平衡。
经3天抗凝治疗,老太太的凝血功能指标勉强达到可以手术的标准。经研判,麻醉团队决定为她进行神经阻滞+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半身麻醉”的状态下实施手术。
手术当日,李金宝团队在超声引导下为老人进行了髋关节周围神经阻滞,解除老人髋部疼痛后在侧卧位下进行腰椎穿刺。该团队将“麻醉平面”精准控制在第10胸椎以下,减少对患者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为使患者进一步减少紧张情绪,麻醉团队还辅助使用了静脉镇静药,帮助老人进入正常睡眠状态。
麻醉完成后,傅德皓团队立即开始手术。由于半身麻醉的持续时间比全身麻醉短,必须将常规1-2小时的手术时间大大压缩。团队快速完成了骨折部位的牵引复位,随后在左侧髋部切开3厘米左右的刀口,依次进行插入导针、扩髓、植入主钉、打入“螺旋刀片”进行内固定等操作。手术仅用时不到20分钟就顺利完成。患者术中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平稳,麻醉复苏后即可进行正常对话。
术后,治疗团队在“无痛医院”理念下为老人实施了精细化疼痛管理,老人的疼痛评分始终保持在3分(轻度疼痛)以下,团队同时密切监护其各项体征、指标,帮助老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据介绍,2020年市一医院启动了“无痛医院”的建设,由麻醉科牵头将“疼痛管理”理念和技术嵌入诊疗全程,患者进入病房后,麻醉团队采用国际标准的“疼痛数字等级评定量表”为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制订个体化镇痛方案,并由麻醉团队执行疼痛跟踪评估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