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嘉旖
国庆长假步入尾声,越来越多外出度假的市民正陆续返沪,他们应该如何配合社区落实多项防疫举措?
记者昨天在各区的一些社区采访时,对本市当前相关防疫要求做了归纳梳理。首先,返沪市民要向所在社区线上报备,实现“数据比人先行”,这样根据出发或途经地的不同风险等级,社区也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前告知防疫政策;其次,充分做好个人防护,提前测核酸、行程中全程佩戴口罩,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最后,进入小区前,还要“应扫尽扫”,让“数据大脑”掌握最翔实的基础健康数据,也为下一步可能的流调争取宝贵的时间窗口。
在沪打拼多年的周彩芬阿姨,今年国庆假期返回安徽老家与家人相聚。为避开高峰,她于10月4日提前返沪。返回社区前,周阿姨早已酝酿好如何应对“灵魂三问”——从哪儿来、途经什么地方、要去哪里。这两天,她居住的宝山区月浦镇盛桥新月明珠园门卫室24小时“亮灯”,遇到返沪人员都会问及这一连串问题。由于提前准备好答案,周阿姨回答起来心里不慌,迅速完成小区门口的查验环节。
周阿姨还透露了一个秘诀,返沪市民可通过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便民服务中的“疫情风险查询”服务,查看全国中高低风险疫情地区,既便捷又准确。
国庆假期,“小巷总理”汪萍的电话就没断过。她通话的对象,正是通过大数据联网后排摸出的应实施“落地检”的返沪居民。根据政策,目前所有来沪返沪人员在抵沪时,应配合做好“落地检”。其中,针对国内涉疫区域的来沪返沪人员,应在抵沪后尽快且不得超过12小时向所在居村委和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
“接到这类电话不要慌张,按照步骤去检测就可以了。”周阿姨颇有经验地说。由于返沪人员众多,因此主动报备更显重要。目前,“随申办”小程序已上线“来返沪服务”模块,返沪市民动动手指便可线上报备。从出发地、途经地到目的地,需要填写的内容都有对应选项,无需手动输入。
除了线上报备外,部分居村还挖掘出了其他方案。譬如,在吴淞街道海滨新村,返沪人员有多种方式向社区报备,包括现场登记、拨打居委会电话等。“每次核酸检测时,我们都会顺带报上居委会电话号码,大家都已烂熟于心。”海滨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郁金秀说。
为确保每名返沪人员“应扫尽扫”,每个居村委会的相关数据系统都上线联网,相关部门不定期抽查。一旦发现没有扫码,便会即时通报给社区。返沪前,周阿姨专程算好提前量,在老家测了一次核酸。进入小区前,门卫查看了一下周阿姨的报告,确认时效方才放行。“还要就近再做一次24小时核酸,这两天小区正好有大筛,您等候小区通知就行。”临走前,周阿姨还收到了温馨提示。
虽然顺利返家,但周阿姨依旧没有放松警惕。在小区兼任志愿者的她,决定继续居家监测一段时日,既是为了自己的健康,也是为了他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