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2-08-29 第27,336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2022浦江创新论坛

科技创新青年峰会上,全球青年科学家分享各自的“绿色魔法”令人“脑洞大开”

建低碳地球,青年是“思想家”也是“行动派”

科技创新青年峰会现场。本报记者 袁婧 摄
       ■本报记者 沈湫莎
      
       听到气候变化,年轻人首先联想到的关键词是什么?一份《中国青年气候意识与行为调研报告》显示,浮现在他们脑海中的词汇有温室效应、冰川融化……青年一代比人们想象的更关心地球。
      
       如果这些青年是手握科技之力的科学家呢?在昨天举行的2022浦江创新论坛科技创新青年峰会上,来自全球的青年科学家们带来了他们为低碳地球所做的各种创新尝试,这些令人“脑洞大开”的技术或将打开一扇通往低碳地球的“次元之门”。
      
       为美好的未来奋斗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美丽的‘女孩’,她对鼓励我走上绿色建筑之路至关重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来自荷兰的青年科学家和马町说。当听众以为“她”必定是位姑娘时,和马町却给出了出乎意料的答案:“她”是一只大猩猩。
      
       一段在动物园当饲养员的经历培养了和马町对大自然的亲近感,当他来到清华大学求学后,一下子被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所吸引,从此成为绿色低碳生活的践行者。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他能做的就是把自然融入建筑,比如他为清华大学宿舍打造了一个充满野趣的角落,经评估,学生对这个空间的使用率提升了300%。
      
       和马町认为地球有两种未来,青年与此息息相关,因此每个人必须承担起自己的使命,为那个美好的、天人合一的未来奋斗。
      
       复旦大学青年研究员龚鸣是今年浦江创新论坛“寻找青年的声音”的代表。作为氢能源研究者,在深耕自己领域的过程中,他想到了氢能源的环境可持续、资源可持续和物质可持续等问题。“氢气和臭氧的反应是一个现在就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大规模制氢而对臭氧层造成新的伤害。”
      
       像魔法师一样向自然要资源
      
       全球约有28亿人处在缺水环境中,而且缺水的地方往往缺电和基础设施,如何改善这些人的生活?南京大学教授、2020年“科学探索奖”获得者朱嘉带来了两种全新取水方法,灵感全部来自大自然。
      
       蒸馏海水是一种常规取水法,朱嘉团队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基于等离激元效应的太阳能界面光蒸汽转换装置,吸收的太阳能完全用于蒸发而不参与加热,因此从中冒出来的“水蒸气”是凉的。在实际工作中,这种紧密排列的金属纳米颗粒薄膜漂浮在海水表面,纳米颗粒的局域等离激元增强效应使得膜液交界面的表层海水快速升温,产生淡水蒸汽,而膜上的多孔结构又为蒸汽逃逸提供了有效通道。经测量,利用该材料淡化后的水质优于世界卫生组织可饮用水的标准。如果身边根本没有水怎么办?向空气取水。朱嘉团队研发的太阳能驱动的基于吸附的大气集水(AWH)技术,解决了同时快速吸附和脱附的难题,能高效地从空气中分离液态水。
      
       朱嘉认为关于水的基础研究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研究领域,值得长期深耕下去。
      
       向传统能源挖掘减排可能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耗国。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李廷贤表示,2020年我国化石能源约占总能源的84.4%,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要达56%,转型过程任重道远,必须充分挖掘传统能源的减排潜力。
      
       来自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的程星星教授表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化石能源还将继续使用,关键是如何降低其排放,他和团队正致力于研究化石能源的清洁化利用。
      
       超超临界高效发电技术就是向传统能源要减排空间的典范。我国连续15年布局研发的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高效发电技术,目前供电煤耗最低可达264克/千瓦时,大大低于全国平均值,处于全球先进水平。
      
       腾讯碳中和实验室负责人许浩表示,企业要在低碳转型中发挥自己的责任。比如探索新型碳汇方式,向农业、海洋要碳汇,还可将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打造得更便捷,引领年轻消费者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