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唐闻佳)近期,国家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首批项目陆续启动,向脑科学最前沿领域发起重量级攻势。其中,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牵头的“抑郁症的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重大项目之“真实世界的多中心、前瞻性抑郁症专病队列”项目近日正式启动,将探索适合中国人群的抑郁症管理模式,为9500多万抑郁症患者寻求更优治疗。
该项目基于25家国内一流临床研究单位,借助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神经影像平台、临床数据标准化嵌入式采集软件、多模态信息系统等国际领先平台设施,将建立多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大规模的专病队列。
中国脑计划项目是一个历时15年的计划(2016-2030年),其中,围绕抑郁障碍的研究在国家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项目中占据重要比重。抑郁症是一个全球范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最新调查显示,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为6.9%,目前我国有超过9500万的抑郁症患者,给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了沉重负担。
“抑郁症是一种异质性高的重性精神疾病,自杀风险高,复发率高。真实世界中抑郁症疾病发展轨迹仍不清楚,治疗方案复杂多样,何种治疗更为有效不得而知。”该项目主要负责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科主任彭代辉介绍,此次的研究拟开展大规模专病队列研究,覆盖抑郁症的各个阶段,描绘疾病发展轨迹,探索适合中国人群的抑郁症管理模式。
时至今日,抑郁症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赖于医生主观经验,疗效预测和风险预警均缺乏客观的生物标志物。此次的研究将响应中国脑计划“一体两翼”战略,在研究中转化应用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剖析疾病危险因素,构建模型并验证推广,弥补疾病远期结局预测的研究空白。
作为项目牵头单位代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赵敏教授表示,抑郁症的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重大项目对心境障碍的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期待未来几年各方团结合作,在高质量完成项目的同时带动心境障碍的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为我国精神医学的发展和脑计划做出积极贡献。
还有专家谈到,该项目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加快中国抑郁症的研究进程,更对认识脑、预防脑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预期能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产生重大的经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