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2-07-23 第27,299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7版:文汇学人

由“私园”到“公园”说起

       刁含勇
      
       从1880年代起,上海先后有徐园、张园、愚园、西园等一批私人花园免费或略取游资,对社会大众开放。要知传统中国园林历史悠久,但不是“皇园”就是“私园”,并无“公园”;而开埠后的上海,虽出现了公园,此“公”却对华人有所限制。由此,上述这些集花园、茶馆、戏院、会堂、游艺等功能于一体的园林,可谓近代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标杆。
      
       这些公共休闲活动中,据李爱勇等学者的研究,类似于今天文艺汇演的“恳亲会”“学艺会”“游艺会”最早出现于近代新式学校——1905年,上海公共租界华童公学简章中提到“设有游艺会,俾诸生课余之暇,藉以舒畅筋骨”,最先呈现了“游艺会”之名,开始出现突破私人空间的游艺之事。也是在同一年,清廷派闽浙总督端方等五大臣出访欧洲考察。在他们回国后上呈朝廷的奏折中,除考察政治的内容外,还对欧美等国公共设施赞不绝口。他们一开始仅仅认为这是“欧美风俗所驱,未必有关政俗”,但在细察西方诸国博物馆、图书馆、公园后,才知道这些是“专为导民而设”“无不具有深心”“良法美意,为中国所宜行”,进而提出:“敕下学部、警部,先就京师首善之区,次第筹办,为天下倡。妥定规画之方、管理之法。饬各省督抚量为兴办,亦先就省会繁盛处所,广开风气,则庶几民智日开,民生日遂,共优游于文囿艺林之下,而得化民成俗之方,其无形之治功,实非浅鲜。”此后,公园、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在国内开始不断出现,这其中,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对外交往中心,因应公众的需求,加之文化上的包容,各类公共空间均有极大发展,推动了这座城市公共意识和文化基因的形成。
      
       上海的公共园林逐步实现休闲活动空间和社会活动空间的整合,其中以张园最为典型。张园在经营之下逐渐成为上个世纪之交上海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堪称沪上观光游乐、展览购物、办会宴客的中心,还是展示西洋新物的重要橱窗,电灯、照相、热气球等新鲜事物均率先在园内出现,最时髦的舶来品也仅在此地有售。当时《图画日报》的记载足可见张园之盛:“园内有弹子房、点膳铺、抛球场、茶座、照相馆等。其最高大之洋房曰安垲地,中央平坦,四周有楼,上下可容千人,故凡开会演说,恒有赁此者。楼之东北隅,复筑有望楼一拾级而登,可纵览全沪风景。”如其所记,张园是上海社会各界集会、演说的重要场所,蔡元培、章太炎、吴稚晖、马相伯、马君武等近代著名人士都在此处留下足迹。自安垲第大楼建成后,张园便向公众免费开放,社会精英、文人雅集、贩夫走卒,无论有钱没钱,皆可自由出入。“凡天下四方人过上海者,莫不游宴其间。故其地非但为上海阖邑人之聚点,实为我国全国人之聚点也。”(《忘山庐日记》)
      
       公园之外,标志着城市生活现代性的咖啡馆、电影院亦在上海十分兴盛。19世纪末,上海已出现提供咖啡的西餐馆。1920年代开始,咖啡馆更是大量涌现,从霞飞路上的DDS、文艺复兴,到南京路上的沙利文、静安寺路上的凯司令、亚尔培路上的赛维纳,再到北四川路上的公啡、上海珈等。至1940年代中期,上海登记注册的咖啡馆已有186家,设有咖啡间的公共场所则不下500家。近代上海第一座电影院虹口大戏院于1908年在海宁路乍浦路口建立。随着上海电影事业的发展,影院数量开始高速增长,仅1928年至1932年间,上海就新开设影院28家,其中第一流影院就有光陆、大光明、南京、新光、兰心、国泰六家。之后,更有八十万重金打造的大上海影院及荣金、华德、金城、丽都等影院陆续开业。此外,每逢夏日时节,上海还会出现许多借用花园或大厦屋顶临时搭建而成的露天电影院,成为市民休闲和消暑的绝佳去处。李欧梵称电影院能带给人们过去私人空间所未曾有过的“无与伦比的乐趣”,更“提供了一个进入公共空间的形式,一次交际的机会”,咖啡馆亦如是。
      
       上海是一个移民社会,居民来自五湖四海,近代开埠初期,尚未从单一的乡土身份认同转化到上海城市群体身份的认同。但到了20世纪,随着城市公共空间在适应社会需求过程中的不断发展,“上海人”的文化概念也出现了。1904年,蔡元培等主编的《警钟日报》中有《新上海》一文,明确提出了“上海人”的概念:
      
       “上海何以美?上海者,上海人之上海也。上海人得此天然优势,宜其组织特色文明,随上海潮流,灌注全国,使全国人饱饮吾上海文明乳汁,再出其余力灌注全地球,使全地球人饱饮吾上海文明乳汁。……上海人荣耀,即上海荣耀。上海形势既不辜负吾上海人,吾上海人又安得辜负此上海形势?”
      
       可以说,上海的公共休闲场所很大程度上参与塑造了“上海”与“上海人”的文化概念。如熊月之等学者的研究所指出,在张园等空间开展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的人,即被报纸称“上海绅商”“上海名流”;而在上海风靡起来的咖啡馆文化,也成为了“上海摩登”的代表。时至今日,张园旧址即将改造成为集商业与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上海的咖啡馆数量更是以6913家跃居全球第一,到2025年,上海的公园数量将达到1000座。在这巨大的发展洪流中,不变的,是“上海人”开放包容的精神和海纳百川的文化。
      
       (作者单位: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